主页(http://www.kuwanit.com):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科技新城
创新驱动 助推升级 支撑发展 引领绿色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科技新城
不仅仅是面积的变化
数据产业标志性建筑——数谷大厦
在秦皇岛开发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也日臻完善。
《中国科学报》 (2014-08-26 第7版 制造)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开园项目签约
今年7月,清华、天大、北京化工这三家高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揭牌启动。
近日,在秦皇岛开发区内的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处理广西、甘肃的高分卫星数据。
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先后在3D打印、遥感技术、测量技术、生物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领域聘任了10名市政府特邀咨询专家,进一步壮大了与秦皇岛开发区合作的院士专家团队,使之扩大到20名院士、上百名科技专家。特别是通过与高校、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合作与对接,在引入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同时,引进了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有一批硕士、博士生直接进行项目研发与转化。
“秦皇岛开发区将立足本地科技产业发展实际,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以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助推升级、支撑发展、引领绿色’的开发区科技工作方针。全力打造聚集‘创新主体、人才、科技金融、技术、科技服务平台、创新氛围、政策’七大创新要素,涵盖1城、2区、3园、4院、5基地、6中心,核心区20平方公里,辐射全市乃至更大区域的绿色、科技、人文,及创新创业生态一体化的科技新城。”胡英杰说。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格局中,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工作又迎来新的机遇,”胡英杰在介绍开发区工作思路时表示:“抢抓新的机遇,担当承接使命,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协同发展,聚集创新要素,打造科技新城。”
自2008年开始,秦皇岛开发区就确立了打造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2009年,该区编制了《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上半年,秦皇岛瀚海国际创新创业园揭牌,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的“国家人力资源云平台”和“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两个服务平台也落户秦皇岛开发区。
目前,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已拥有一大批大规模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入驻,并且已建立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IBM数据产业研究院等数据产业园区和科研支撑平台。
据秦皇岛开发区管委副主任扈秋宁介绍,数据产业已基本实现“打基础、造环境、上项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开始进入“成规模、出品牌、见效益”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一批数据内容业、服务业和软硬件制造业项目成批入园落户。
成立于2012年的秦皇岛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科技公司和产学研转化平台,它是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发展的代表。
从1.9平方公里到128平方公里
“秦皇岛开发区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和‘中国数谷’的口号,符合我国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倪光南评价道。
据胡英杰介绍,目前,秦皇岛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园区政府引导扶持,区内企业主导推进,科研机构技术支撑,院士专家指引创新,先进成果批量转化”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据悉,自“九五”时期以来,该区就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城市、园区目标指引下,开发区科技工作上位发力,紧扣时代脉搏,迈上发展大道,开创崭新局面。科技创新与进步日新月异,科技产业大发展异军突起。
今年5月11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开发区开园,为京津产业转移搭建了承接平台。
打造科技新城
该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介绍,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努力承接京津高新技术、战略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科技新城。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