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25股登上财政部内控“黑榜” 同比增幅高达7倍

2014-10-19 17:03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zhangxiaoyuluoti 千年女王传奇再现 暗香如眸 河南柘城袁伟 不属于明四家 陶缘公寓 natalie0127是谁 夏目友人帐4op 荒岛祖坟 龙楼神冥 和平街一中怎么样 孟夏是农历几月 心理访谈妈妈我恨你 www37iiicom

  内控“黑名单”增长是好事

  康达尔(000048)、农产品(000061)、(000912)、(600319)、金晶科技(600586)、*ST三毛(600689)、(300086)、(600368)、(601168)、*ST锐电(601558);天津磁卡(600800)、(002316)、四海股份(000611);星美联合(000892)、康得新(002450)。

  内控花费遮遮掩掩

  《金证券》记者发现,和上年相比,《报告》中披露的内控重大缺陷数量增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覆盖董监高人员舞弊、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安全环保事故、政府监管部门处罚、媒体负面新闻频现等。以则是“经监测,废气排放超标,山东省环保厅责令限期整改”。

  虽然上市公司“自曝家丑”,披露的内控问题呈增长趋势,但从整体占比仍较低,仅合1%左右。

  近日,财政部、证监会[微博]联合发布了《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有25家公司登上了A股内控“黑名单”,31家企业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披露问题呈增长趋势

  在财政部官网上披露的2012年《报告》中,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中224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有效。内控结论无效的只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和海联讯

  《金证券》记者梳理后发现,和上年相比,2013年《报告》中披露的企业数量和存在的内控问题严重程度,都呈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489家,纳入内控规范体系实施范围的共有1052家公司。“财政部的意思是一步一步推广。目前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必须披露内控报告。其他上市公司现阶段不是强制性的,但鼓励企业实施内控制度。”南京一位注册会计师向《金证券》记者指出。

  “内控审计和咨询行业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部分内控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低价招揽客户,有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仅为几万元,严重影响了内控审计和咨询服务质量。”《报告》认为。

  未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而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260家。其中仅63家单独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内控审计花费最高,共220万元。

  内控结论无效的“黑榜”公司,从2012年的3家增至2013年的25家,增幅约7倍。2012年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而《报告》显示,2013年该数据达到31家。

  企业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运营规范、保障股东利益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甚至内控审计费用信息,都是投资者判定企业是否规范运营的重要参考。

  2013年,纳入实施范围的1052家上市公司中,单独披露内控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849家,内控审计费用的均值为58.24万元。其中,支付的审计费用最高,为1500万元。

  财政部晒内控“黑名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金证券记者 陈岩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2013年进一步扩大到一定规模以上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25家内控“黑榜”企业名单

  和上年相比,2013年《报告》中披露的企业数量和存在的内控问题种类,都呈增长趋势。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新浪财经客户端

  >>>笔尖

  企业内控缺位,大股东频频违规却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蚀。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主动暴露出内控痛处,才能及早得到救治。总好过粉饰太平,讳疾忌医。但愿更多的上市公司,能正视内控缺陷。 陈岩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被点名的25家企业中,等9家公司的非财务报告内控无效;等8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无效;等6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均无效;另外还有2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分别为。

  《报告》指出,内控审计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造成独立性受到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和上年相比,2013年《报告》中披露的企业数量和存在的内控问题种类,都呈增长趋势。

  从实际情况来看,落实内控制度的上市公司远远超过“强制”的数字。2013年,共有231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2.89%,较2012年有所提高。2012年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90.05%。

  在2312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287家内部控制评价的结论为有效,剩余25家企业则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内控缺失问题。

  近年来,上市公司频频暴露内控失效问题,丢失巨款、违规挪用资金、隐瞒亏损交易……而投资者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后,被动“买单”。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