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你还会写多少汉字?(1)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银行就遭遇了一次提笔忘字的周霞对此很有感触,“我去银行办事,填写单据的时候,才发现大写的阿拉伯数字没几个能拿得准的,只记得大概轮廓,表格写错了好几张,真心汗颜。”周霞是单位的文秘,她告诉记者,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很少拿笔写字了。上大学时,写作业基本都是用电脑做成电子文档,课堂笔记也直接从老师电脑上拷贝,动手写字的机会不算多,工作后,写字的机会变得更少。“我发现大学是个分水岭,大学之后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今都是无纸化办公,文件从起草、到修改、传递,统统可以通过电脑搞定,这确实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但无形中也剥夺了书写的机会。很多时候,看着很简单的汉字,但是想写的时候就发现大脑突然‘短路’了,不知道怎么写。”
在我市首届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现场观看的市民隋先生告诉记者,看小选手在台上听写的时候,自己也会拿起笔跟着写,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一些平时经常用到的字根本不会写,像纰漏、博闻强识这样常用词都写不出来。“现在电脑、手机都用拼音输入,直接导致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
还记得上一次用笔写下洋洋洒洒的一篇文字是什么时候?有没有给自己的家人或爱人手写过家信、情书?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思考许久才能回答的问题。时至今日,智能终端、数码设备和信息网络让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可不知不觉间,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提笔写字。
根据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不能读书识字的人,称为“传统文盲”;而另一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即“现代文盲”。电脑的普及在扫除了“现代文盲”同时,却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网络时代“传统文盲”。试问,像“魑魅”、“饕餮”这样的词语,试问有多少人可以提笔写出?且不说生僻字,就连牙膏、酱油、包裹、龋齿、针灸……这些常用字词,完全写对的又能占到多少?
○本报记者宋金婷/文袁洁/图
编者按:前不久,我市首届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火热来袭,70名小选手巅峰对决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颇感汗颜,太多字不会写。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拼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以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为表现形式的汉字“失写症”。我们看到,尽管教育部印发了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和纲要,要求中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仍然不容乐观。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汉字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是电脑、手机惹的祸?我们遭遇汉字书写危机,最先让人想到的“罪魁祸首”就是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不得不承认,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确实是使得人们书写能力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教育局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全国优秀教师周以和对汉字有着特殊的情结,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多年的他对现代人的提笔忘字很是忧心,“汉字是我们的根,是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在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语言流行,广告、招牌中随处可见乱用同音字、乱改成语的现象,使得规范使用汉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幡然悔悟、步履蹒跚、未雨绸缪……挑选一款简易的输入法,轻轻敲击键盘,这几个词语可以毫不费力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真要甩开电脑,桌上一张纸,手中一支笔,把它们正确地写下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看着觉得很简单,但真要拿起笔写,还真不知道怎么写。”从事媒体工作的小汪平常工作都是和文字打交道,可说到用笔写稿子,他觉得已经是很遥远的一件事了。“现在都是用电脑写稿子,修改剪切都很方便,谁还会用笔呢?”小汪告诉记者,工作中唯一能经常用到文字的就是采访,采访会做文字记录,“经常会碰到想不起怎么写某个字的情况,来不及就用拼音代替,字是越写越丑了,一方面因为速记要快,一方面也是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写字这个事情。”
[责任编辑:yfs001]
在当下,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提笔忘字和写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打电话,发短信,基本可以解决沟通问题,还有多少人会手写家书,更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手写情书?此前,网络上曾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过一次“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左右的受访者都曾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的受访者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数码产品的频繁使用让人们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许多童年学过并曾无数次写过的汉字却无法正确写出,年轻一代对科技的依赖越发严重,多数人成了网络时代的“传统文盲”。
1
2
网络时代的“传统文盲”
“汉字保卫战”正当时
提笔忘字成“常见病”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