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星河互联企业服务事业部合伙人仇知:你必须找到你所钟爱的
1997年,高中毕业的仇知去了美国。虽然是国内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批人,但仇知还是被雅虎、美国在线、eBay、google这些跑在互联网时代前列的公司震撼到了。在美国十多年,他一边学习,一边尽可能地去触及这些大公司——他是eBay上最早一批的Power Seller(相当于淘宝的皇冠),也是那个时代最早帮别人写HTML页面网站的程序员。
“我真心喜欢跟创业者打交道。”仇知成为投资人之后,每天的状态是要跟五到十个项目的创业者聊天,“听创业者讲故事,很有趣”。
只是弹指之间,电脑从当年造价昂贵的庞然大物,悄然转身成为如今人人都能拥有的智能手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很多同龄出国的朋友很早就回国了,在国内发展得很好,他们经常跟仇知念叨中国发展的速度和变化。
这个市场规模远不止12.8万亿的领域,就是仇知的新战场。
[责任编辑:赵刚]
20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哈佛大学教授埃尔Alvin E.Roth)及加州大学的罗伊德?沙普利,以鼓励他们在配对理论及市场实验方面的贡献。如果没有放弃经济学回国创业,仇知或许也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经济学教授,因为他正是埃尔文?罗斯的学生,曾跟随导师一起将“配对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波士顿肾交换中心。
曾经的科技狂热少年
回国两年,他往返香港、广东两地跑业务,公司成功开发出几十个不同种类的手机移动应用,客户覆盖政府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他做到了当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头牌。然而,背后的创业之路也异常艰辛。 身为不熟悉国情的海归,他遇到过各种难题,曾顶着七级台风去别的城市拜访客户,曾被新加坡来的骗子客户折磨地焦头烂额,产品曾被野蛮抄袭却毫无办法,曾被拖欠尾款,资金链出现危机,发不出员工工资,甚至找亲戚朋友借款过年关……
人生每一段路都有它的意义。现在,仇知讲起创业,讲起工作,总是情不自禁要跟校园生活做类比。“在海外求学,学的是方法论,很多时候老师并不教你怎么做,也不告诉你研究的方向,全靠自己,有可能就是在你读某篇论文时发觉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自己去查各种资料深入研究。这跟创业很像。”
只是,“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这句话让仇知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科技领域。 APPLE II、286电脑,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脑玩家的共同记忆。十二岁生日那年,仇知收到了爸爸送的APPLE II,当时,兴奋的仇知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新东西。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把这台“宝贵”的电脑卖了,为的是换台286型电脑学PC编程。仇知回忆说,作为中山电脑发烧友俱乐部的活跃分子,他跟同伴儿们曾想尽办法搜罗各种港版书籍,去了解这个领域最前沿的信息。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