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互联网金融涉足ABS盘点 消费金融如虎添翼
然而,随着消费金融的风生水起,行业问题也逐渐得到显现。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和合规化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在风控建设、渠道拓展、资金成本等面临多重压力,尤其是近段时间高坏账率事件频繁曝出,近日相关媒体报道,宜人贷和红岭创投被骗贷总额超1.3亿元;此外,近期不良资产处置、追债行业的悄然升温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一类参与主体是市场服务机构,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爱钱进、趣店、乐信、我来贷、量化派、房司令、51信用卡、用钱宝、徙木金融、买单侠、米么金服、即有分期、爱又米、掌众金融等数百家。整体上,除了商业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以外,P2P消费金融企业和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布局成为我国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多元化进程中的主力。
最后,从业务类型和服务人群来看,2016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最为红火,业务类型已经从车贷、房贷(后被管控)等,延伸至消费分期、现金贷、校园贷、住房分期、装修分期、旅游分期、教育分期、医美分期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此外,消费金融所服务的客群也迅速扩大,由高净值人群、信用卡人群、都市白领、在校大学生等延伸至城市蓝领,甚至农村市场,整体呈现更加细分化、大众化、普惠化、便捷化。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成本是消费金融资金上游最为关键的一环,甚至决定了平台的整体品质,因为,它直接决定出借利率,出借利率决定借款人质量,借款人质量决定出借质量。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资金成本是关键
数说消费金融
2016年,伴随“Fintech”概念一同升温的莫过于消费金融,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分期、现金借贷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方式被消费者所青睐;另一方面,以网贷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结束野蛮生长阶段,在监管趋严的合规稳健发展阶段,亟待寻求新的业务模式,于是以P2P两端模式为主的企业纷纷转型分化,以实体消费为载体的借贷被广泛看好。
中国消费金融的万亿市场规模已经确定,延续2015年“消费金融元年”的态势,消费金融在2016年持续爆发,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参与主体、业务类型和服务人群等方面。
其次,从参与主体来看,消费金融持牌机构的数量和市场化服务企业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在2016年底,监管层对消费金融经营牌照的发放形成一个小高峰:据统计,2016年11月-12月期间,共有5张消费金融牌照密集获批。自2010年首批4家试点至今,我国消费金融牌照数量已经扩容至22张,除了银行系股东外,民营互联网企业也多有参与,包括联想、万达、特步、红星美凯龙、携程旅游、58同城、苏宁云商、物美、拉卡拉、TCL集团、重庆百货等。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据易观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专题分析2016》统计数据显示,预计预计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达到331926亿元,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可增长至8933.3亿元,增速达146.44%。而在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则分别仅为65万亿元、275万亿元、1204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涉足ABS盘点 消费金融如虎添翼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