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联想为何销量惨淡?
不过,最重要的,联想手机的产品力还在,而且也确定了以Moto为核心的精品战略。只要联想不急躁,凭借坚实的产品,沿着这条路踏踏实实的走下去,相信联想手机会有不错的明天。
2015年,愚人节神奇工场ZUK挂牌成立。6月3日,联想移动宣布刘军不再负责MBG,由陈旭东接任。
200万台的销量对于一款手机单品来说算是中规中矩,杨元庆自己也承认这一销量和当下的主流产品有差距。不过,拿iPhone刚发布时的规模相提并论,既狡猾,又尴尬,还有点牵强。
怎么看待这四次产品线调整?
如今,Moto Z的销量只有200万,模块化之路变得既暗淡又尴尬,放弃还是继续走?
模块化手机Moto Z的面世引发了热烈讨论,关于模块化的前途,有人看好,有人唱衰。
管理层的频繁调整
未必。
2013年,联想对手机生产线进行了整合,保留低端线,将P系列和S系列整合为一条线,并将原有的高端K系列升级为“Vibe”高端品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年过去了,联想手机迎来的非但不是翻身仗,反而是进一步溃败。几个方面的数据表明联想手机2016年的销量会非常惨淡。
“虽然(Moto Z)跟现在的主流产品销量规模有差距,但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新品类的话,跟iPhone刚刚发布的时候规模销量是有一比的。”——杨元庆
联想为何销量惨淡?
我个人很佩服联想的勇气,不过联想有更好的选择。16年,华为和徕卡的合作,既提升了华为手机的拍照质量,又提升了华为的品牌形象。在谷歌放弃模块化和模块化方向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联想和苏哈效仿华为和徕卡的合作方式,是比模块化更明智的选择。
阅读()
总的来说,联想手机的全面溃败,不是某一项竞争要素是短板,而且多项要素的竞争实力都有待提高。
联想试图做点和“其它厂商不一样的事情”重新建立领先优势,这本身是没问题的。在智能手机同质化的背景下,差异化也是手机厂商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当下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主要是在产品上进行微创新,在保证整机性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一到两项特色,比如2016年的拍照、双曲面、极窄边框、快充等。
2013至2016年是国内智能手机高速的发展的四年,而在这四年期间,联想手机的高层每年都有大变动。
2016年,神奇工场ZUK回归联想。11月,陈旭东调任,乔建负责MBG,同时宣布MOTO将成为联想唯一的手机品牌。
2011年-2012年,联想的产品线有A系列、P系列、K系列和S系列,分别对应中低端、商务、高端和时尚。
2016年年初,联想CEO杨元庆放出狠话,联想手机要在中国打一个翻身仗。
两次浪潮切换,联想均没能抓住战略机遇。
此外,和国内的溃败相比,联想手机在海外市场十分强势。目前联想已经进入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及美洲等超过50多个国家,并在其中30多个国家进入前五。这一斐然成绩,也从侧面证明联想是有能力把手机做好的。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手机在2016年的溃败已经是只等时间来揭晓的定局。2014年,联想+摩托罗拉还占据全球第三的位置(TrendForce数据),两年光景,联想手机竟如此惨淡,让人唏嘘。
最后,祝福联想手机吧!
联想的营销方式也常被诟病。以选代言人为例。在选代言人方面,一种方法是谁红选谁,典型代表是OPPO和vivo;一种是选择和产品气质相近的明星,小米、荣耀、金立都是这么做的;体育营销也是常见的玩法。而联想手机的策略却让人看不懂,ZUK系列,线条硬朗,却选择了女性粉丝众多的金秀贤和李敏镐,而且还是在金秀贤和李敏镐最红期之后。
2013年联想对手机生产线进行了精简,这一调整有利于品牌印象的树立和强化,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是可取的。
第三,最近杨元庆先生透露,Moto Z的销量达到200万台。
2016年以来,联想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去联想化”战略,未来将只保留Zuk和Moto,去除Vibe和Lenovo,Moto专注于国内外高端市场,Zuk为中端市场。
另一方面,在中国移动2016年第二期终端报告中,Moto的品牌质量位列第三,在通信能力、多媒体能力等方面都有上佳变现。这份客观的报告,也能说明联想的产品力。
到了2016年,联想手机重回精简,这对于已经跌落谷底的联想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智能手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浪潮:运营商补贴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发展,中华酷联是国内的四强,联想的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国内第一;互联网渠道蓬勃发展,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厂商迅速崛起,联想开始落后;线下渠道的焕发生机后,OPPO和vivo凭借线下渠道的多年积累开始爆发,联想进一步落后。
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