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手机涨价成2017年主旋律 性价比彻底成为历史?
在去年底因为面板成本上涨而出现的智能电视涨价潮中,乐视宣布涨价后,小米电视曾高调宣布坚持不涨价而博得用户喝彩,然而没多久,小米电视全面涨价,市场规律不可抗拒,打脸又算什么?
小米与魅族对于涨价原因有官方说明,双方都提到了元器件成本上涨和汇率因素。
2017年,iPhone 诞生十周年,算起来,智能手机已有十年历史。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智能手机的黄金十年过去了。
去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7,国行价格5388起,相较于iPhone 6s 起步价上涨了100元。美国市场定价则是649美元起,与iPhone 6s齐平,中美的定价差异体现出汇率变化的影响,苹果早已行动。
元器件成本上涨
蛋糕变小了、创新更难了,2017年对于手机行业来说并不容易。
iPhone 7因创新乏力而市场表现疲软未能拯救苹果下滑的业绩,iPhone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6.1%缩减到14.6%,全年销量下降7%。三星为了实现创新目标在进度与成本的限制下迎来手机史上最大败局:Note 7爆炸门。在市场逐渐老化、创新日益艰难的同时,市场需求亦开始疲软,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4.5亿部,同比仅增长0.6%,而2015年这个数字为10.4%。
破天荒地涨价了?
为了坚守价格 一些厂商变相涨价甚至暗减配置
元器件成本上涨很容易理解,中国手机厂商的芯片、存储、屏幕甚至电池,诸多元器件都依赖进口,因为关税政策变化、人力成本上涨、美元汇率波动以及供需关系变化等综合原因出现价格上涨。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等高管对此都有对应解释,去年底智能电视行业出现涨价潮,原因与此类似。
汇率因素除了会直接影响元器件成本外,还意味着变相的通货膨胀——这是一个什么都在涨价,唯有话费、汽车、手机等少数产品还在降价的时代。对于手机而言,一切成本都在上涨,除了元器件之外,公司运营成本、系统研发成本、线下渠道成本、线上营销成本等等,都水涨船高。手机维持原价本质就是在降价,涨价是在抵消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
为什么手机破天荒地涨价了?
手机行业价格战曾打得如火如荼,甚至有手机厂商提出要做零利润、负利润手机——不乏有乐视这样的身体力行者,它尝试通过所谓的生态补贴来确保手机的价格竞争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理论上说谁涨价,谁就是逆势而行,为什么现在涨价却成为越来越多手机厂商的选择?
2月4日,小米宣布对红米4系列手机进行调价:红米4和红米4A所有版本均上调100元。此后,一加 CEO 刘作虎在微博上如此表态:2017 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 涨价 ”。刘作虎的观点不只是表明一加正在筹划涨价,而是道出了2017年的行业真相:手机要涨价了。
现在,手机厂商又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走价格竞争路线,还是顺应市场规律涨价?如果选择前者,则意味着要承担元器件成本上涨以及汇率波动的压力——且汇率波动到何时眼下还没底。如果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潜在的市场挑战,谁先涨价谁就丧失价格优势,进而处于市场劣势。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