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 频出新机成疾
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持有量将达到15亿,但其增速只能达到3%。相比2015年同期的10.5%,同比增速下降的非常明显。在此形势下,各大手机厂商希望通过迅速推出新品来抢占市场,快速迭代由此成为大家争相推崇的竞争模式。
在厂商的狂轰滥炸下,智能手机几乎已沦为“快消品”。但与此同时,厂商的急功近利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存在瑕疵、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等不足。专家表示,面对诸多行业乱象,各大手机厂商仍需增强技术创新实力,避免粗制滥造。
为和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7抢夺上市先机,2016年8月初,三星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新旗舰手机Galaxy Note7,然而没想到Note7正式上市后不久,陆续出现多起手机爆炸事故。三星随后被迫宣布在全球停售Note7,并采取全面召回措施。据瑞士银行分析师预测,如果三星从此停售Note7,将总计折损1900万台的手机销量,并给这家公司造成近17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截至目前,三星尚未对外公布造成Note7多起爆炸的最终原因。
在手机质量安全方面,苹果公司也无法置身事外。2015年8月,苹果在其官网曾公布了一项关于苹果iPhone 6 Plus的召回计划,涉及机型基本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之间售出。召回的原因是这批手机的后置相机镜头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导致拍出来的照片模糊。
不只是国外品牌,国产手机企业同样存在急功近利、浮躁跟风的现象。对消费者来说,国产手机一大乱象在于厂商、品牌众多,手机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智能手机新机型多达274款,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款新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仅京东商城在售的千元机即达百款以上,呈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这其中能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的代表机型极少。究其原因,受成本限制,厂家很少在千元机的设计制造上投入大量精力。
大批功能相似、品牌各异的国产智能手机常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手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屡屡引发用户抱怨和投诉。除此之外,当前国内的手机服务质量同样难令消费者满意。2016手机产品和服务质量情况通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当前的手机服务质量不满意。
摩根士丹利不久前发布的报告预言,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恐会触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asmine Lu称,中国智能手机前四大品牌小米、华为、Oppo、vivo当前成长快速,不过未来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难以继续拉高,产业2017年或将面临成长“天花板”。
面对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处境:国内大部分厂商仅仅完成了手机的设计、制造、组装、销售与售后等环节,主要芯片等原件与操作系统仍然垄断在国外厂商手中,而大打价格战更是令智能手机市场陷入泥潭。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智能手机行业普遍缺乏创新,没有新的技术拉动用户需求,结果导致市面上的手机看起来都大同小异。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自 科技世界网)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