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第38集团军某师:“落户”一年,智能手机如何管
“落户”一年, 智能手机如何管
■解放军报记者 邹 菲 特约通讯员 朱建辉 特约记者 李志涛
去年7月,原四总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的颁发,给智能手机进军营开出了“准入证”。为确保官兵在安全、纯净的环境中使用互联网,各部队纷纷出台相应规定……时隔一年,智能手机的监管使用情况到底如何?近日,记者走进第38集团军某机步师展开调查。
一次“信息点验”引发的风波
前段时间,第38集团军某炮兵团上等兵小刘的父亲通过短信向他诉苦:家里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产生纠纷,两家人大打出手。小刘得知情况后,心情一直烦躁不安,不断通过手机短信与父亲商议解决办法。
几天后,上级组织保密检查,保卫干事王铮在对各连队智能手机进行例行抽查时,无意中看到小刘与父亲的对话。得知此事后,王铮想尽快帮他解决问题,便直接向小刘所在连队反映了情况。“团里很快协调当地武装部帮助我家解决了此事,全家人都十分感动,可自己总感觉有块心结。”小刘坦言,机关主动作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但这样的监管措施,并没有考虑到战士们的隐私。
随即,小刘的事情引发了大家对个人隐私问题的忧虑。监管者本是出于好意的关心,为何得不到官兵们的理解?
人为的监管手段是如此,自动过滤信息的技术监管手段,同样让官兵陷入尴尬境地。
“请注意,你涉嫌点击不健康网站!”正在使用手机的某高炮团下士小周,突然接到了一条信息。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浏览网页时,经常有涉及不良信息的“对话框”弹出,他试图关掉,可操作时无意中点错关闭窗口,没想到,紧接着就收到了监控软件发送的提醒消息。
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保卫股王干事的电话:“你在×时×分使用手机时触发了后台管控警报系统……”王干事担心小周误入“歧途”,便向连队主官反映了此事……
“智能手机作为部队新生事物,因为连接了互联网,极易成为泄密的载体,所以必须严格管理。”该师军务科科长张玉青说。然而,官兵们对于智能手机的监管问题却看法不一。一部分官兵认为手机的安全管理关系团队建设发展,如同物品点验一样,“信息点验”也无可厚非;另一部分官兵则对监管尺度提出质疑:总感觉在被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监控,即便是军人,个人隐私等正当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
“疏”与“堵”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智能手机到底该如何监管?”该师党委一班人专门召集各营连官兵代表召开了一次恳谈会,倾听群众意见。
某团大学生士兵王月东说,军营生活相对封闭,有了智能手机,足不出户便可及时了解外界讯息,打破了营门内外的“信息差”。该师通信站女兵李瑶说,打开手机还可网购为家人选礼物、微信分享生活常识……虽是在军营,同样享受着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不过,一些营连主官提到智能手机管理颇是忧心。“部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但智能手机能够轻松跨越传统的管理‘围墙’。”某装甲团八连指导员施博认为,若不严格管控,手机很容易变“手雷”:一次普通的地图导航,一个无心的“贴吧”签到,一张自己的生活照,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泄露军事秘密……
加强智能手机使用管理无可厚非,但“堵”与“疏”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官兵们举出不少管理手段不科学、侵犯官兵正当权益的现象——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