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深度:从摩托罗拉的退出看智能手表行业的转变
软件:谷歌的强硬立场
谈到谷歌的智能穿戴系统Android Wear,MOTO 360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跟随者。这与之前MOTO被谷歌收购有着莫大的联系。
虽然2014年1月联想宣布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比MOTO 360问世还要早两个月。但早在收购前,还是谷歌子公司的摩托罗拉,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业务早已立项,加上同年苹果发布智能手表的传闻在互联网沸沸扬扬,智能穿戴市场大热。MOTO 360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与谷歌旗下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放”态度不同,谷歌貌似有意加强Android Wear系统的封闭性,避免手机系统类似的“碎片化”现象发生。Android Wear 并没有留给厂商过多的可定制空间,API接口很多只掌握在谷歌手里。
而对于不支持谷歌服务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谷歌只能通过“投资”的方式达到对智能穿戴产品的“集权”:2015年10月,谷歌宣布向“出门问问 & Ticwear”投资3亿美金共同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以及中文语音系统。
系统上的统一限制了厂商对产品在硬件上的专属定制,也让市面上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看上去更加千篇一律。
硬件:背道而驰的交互逻辑
受限于人类手腕的大小,为了平衡佩戴时的观感,也就限制了智能手表屏幕的面积。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表,屏幕大小往往不超过2英寸,相对于受限于单手持握、如今屏幕越来越大、已经达到5.5到6英寸的智能手机来说简直是背道而驰。
小屏幕对于用户的点击精准度要求更高,体验也就更差。同时影响的还有输入的效率,试想一下,一根粗得像胡萝卜的手指,在麻将牌大小的表盘上打字或手写,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
除了交互层面的限制,在硬件层面上,小尺寸机身限制了元件的体积,不仅限制了电池容量,让智能手表难以摆脱一天一充的命运;还限制了扬声器空间,让智能手表的声音难以在嘈杂的环境下听清。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