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南方网:IT新闻人的良知
南方网首页 > IT频道 > IT稿件库
IT新闻人的良知
2001-12-31 14:56
--------------------------------------------------------------
关于这个类似于新闻伦理学的题目我思索已久,最初在去年中的时候就想动笔,今天,在2001年的最后一天终于想说几句了。
IT新闻人的良知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我最早入行的时候经常思索的一句话,在做IT之前,尚是学生的我在《法制日报》实习,做了很多政法方面的采访工作,在这个平民百姓眼中所谓为正义与良知呼吁的地方,我经常看到有衣不遮体,愁容满面的上访者前来申诉求助。
那个时候,我知道,帮助这些胸中有不平的人是记者良知表现的一种。
那个时候,常常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动。
后来去了IT业,成了所谓的IT记者
第一件面对的事情就是拿车马费,心中矛盾万分,记得第一次发布会是搜狐的会,我故意没拿那个所谓的“红包”。
后来,很惭愧,车马费的事情,我还是随俗了。
然而,一直在困惑,在学校受的教育,记者的理想是“铁肩担道义,辣笔写春秋”,做IT的话,岂不离理想越来越远?做新闻采访,还总是拿车马费,写出来的报道总是为企业做宣传(大部分吧),IT记者的良知何在?
1999年有两件事情使我顿悟,一件是年中去湖南做采访,一件是九月份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
在湖南,我刻意访问了很多当地的城镇市民,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互联网是何物,不知道联想这个品牌,更何况新浪与搜狐?
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我做了全程跟踪与系列报道,与以外报道不同,使我很意外的是这次报道使我接到了很多很多年没见过面的家乡人的电话,在此之前,他们跟本不知道我做的是什么玩意。现在你说那次测试是炒作也罢,但在我眼里,
它的更重要一些的意义在于此次网络生存测试向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普及了网络意识。当时,在中国,虽然信息产业拥有比别的行业多得多的专业报纸、期刊,各大媒体也均开辟有关于IT业的专版、专栏,但总体上来说它还是一个非常孤立的领域,就像一个孤岛,即使再大的震动往往也仅能从领域内得到反响。中国的IT业不像交通、商业、广播电视那样与人们亲密无间,即使完全停顿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造不成太大影响,而在此次网络生存测试则引起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关注,为网络找到了一个大众视点,使多数老百姓了解了中国的网络,使网络的影响扩散到了网络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网络生存测试居功甚伟。
这两次的顿悟是,一个IT记者的良知,应该表现在IT与互联网的平民化,使更多的中国的老百姓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转而促进先进生产手段的普及与发展。
回首自己做新闻报道来最得意的作品,摆在我面前的不是那些关于CEO、网站的所谓内幕报道,而是最初那些关于网吧的报道,在2000年初,我就想,网吧的普及将是中国互联网业平民化的最大推动力,现在怎么样?全国有了多少网吧?使多少年轻人与网络第一次亲密接触?而在网吧普及之前,中国的城镇青年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这次报道我接到了全国各地很多的读者电话,但在业界却没有反响。
现在我依旧认为,在中国,互联网若想真正的向乡村普及,离了网吧还是不行。而在电子商务领域,真正有前途的也是平民化的模式。
其实,即使再看看那些现在想起来是炒作的各种互联网报道,热闹之余,对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仍有重大意义。
而后来关于QQ网名污染的报道,其本意亦是与网吧报道如出一折,却没想到惹起一番非议。
最近有一句话令我感触良多,也就是记者的“娱乐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其实这归根到底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意思,做文艺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对于现在娱乐记者、体育记者来说,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娱乐大众,娱乐大众就是为人民服务,当然你可以说铁肩担道义,但假如你自知“担”不了道义的话,娱乐大众总比粉饰繁华、传播谎言好一万倍,所以我尊敬他们之中那些有专业精神的人。
而对于所谓IT记者来说,我们的良知正表现在互联网及IT对老百姓的传播与影响。至于IT记者的专业精神,则表现在报道对业界的影响,此是题外化,不提。
(责编:一怒拔剑)
作者:信海光 新闻来源:IT写作社区
【我要发言】【】【】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