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IT领袖峰会上,为何说李彦宏才是真正赢家?
你觉得,深圳IT领袖峰会上,谁是真正的言论赢家?
你可能觉得是马云。他的演讲确实非常精彩。在这个关键场合,他不但借力回击了过去一段外界对阿里的种种质疑,还在后面人工智能话题上巧妙地刺了阿尔法狗一刀,用一个SO TM WHAT嘲讽了随后的人机大战风潮。他的批判确实让人感受到某种持续扭曲的商业理念。
你可能也看了直播,感受到经济学家朱民、马云、马化腾、郭为、沈向洋的言论。
但在现场,将整个演讲与随后的对话听下来,我觉得,马云的演讲太过笼统,情绪太多,没有给业界展示阿里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更高的愿景。话题上,更多“破而未立”。若要说言论视野与商业层面,李彦宏才是当天的赢家。
直奔主题吧。虽然李彦宏有时表达有些端着,但我要说,李彦宏当天比其他人更为明确地澄清了人工智能的价值,并做出了清晰的商业定位。
一、至少在本地市场,他应该是最早最明确地做出如是强调的人: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挑战人的认知能力。
二、他再度给人工智能在ICT在商业演进做了明确的定位:互联网只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主菜”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一部分,不是互联网第三个阶段,“它是堪比工业革命的一个新的技术革命”。
第一个话题,也是我持续思考的话题,至少有三年了。老实说,过去一段,业界关于这个话题,混乱不堪,有太多迷惑人的言论迷障急须破除。
我就不点名了。有一帮人整天杞人忧天,担心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迎来奇点,智慧全面超越人类,人反过来成为机器的奴隶;另一帮人因为投资了一些人工智能的项目,开始不断鼓噪未来5年,现有的50%的人力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不断渲染危机,试图驱动业界资源朝这一领域集结。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们都是胡说八道。
记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说,人类对于脑神经的认知不到5%,对于整个大脑的认知还很弱小。马云这次说,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只有3%,超越人还早。李彦宏认同马云的观点,强调说,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如何工作,即使到了强人工智能阶段,也永远无法达到人脑的水平。
我想补充的是,人工智能未来会在绝大部分生产与生活场景取代人力,但只要人工智能使用的语言还属于人类发明的计算机语言范畴,只要机器不能自我繁殖而只是物理性组装,也就是原子无法转化为比特,转化为人的肉身,它就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类。它仍是机器范畴,只是无限接近人类而已。
马化腾当天说,绝艺训练即便系统修改一点数据,之前的努力也必须重来,成本很高。
这不是否定人的创造,恰恰是尊重人本身。关于这个,我要引用帕斯卡尔《思想录》为人喜欢的一段:
“人只是一根芦苇,自然中最脆弱。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不需要整个宇宙动用武力去碾碎他:一团蒸汽,一颗水滴就能杀死他。但是,当宇宙去碾碎他的时候,人会变得比杀死他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他知道他死了。而宇宙比他强的地方,宇宙自己都完全不知。”
这是对人的价值的张扬。那些动辄就认为机器会彻底取代人的逻辑,不过是将人置于机器的层面。人若是机器,就凭我们这点几万年都年都可能没有多大革命性升级的躯体来说,遵循摩尔定律的机器,超越我们不过分分钟的事。事实上,机器许多方面超越我们。阿尔法狗只是一次震撼。
老实说,当李彦宏明确地说出那句话时,我内心非常兴奋。
关于这个话题,我继续补充两段。就是说,为什么过去一段会有如此多的迷雾?
那是因为,经历了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落地之后,传统经济形态与新经济、新科技之间处于分裂状态,并反映在人文世界。我们忽然看不到未来了。内心恐慌,开始寻求一种类上帝一般的存在。人工智能彻底、完全取代人,就跟过去多年过度拔高互联网以致出现互联网沙文主义倾向一样,已经将前者视为一种上帝。
过去我们依靠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驱动偌大的思考,如今科技走在了哲学家与思想家的前面。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企业家们承担起了澄清某些科技哲学课题的任务。虽然理论勉为其难,但实践与直觉同样有效。
所以,当李彦宏说出上面那段时,我内心非常兴奋。虽然过去也有人持续表达,应该说,他的观点,在这场合,有相当的理论勇气与阔清价值。
我觉得李彦宏拓展了业界对互联网的最新认知,以及人工智能具有的偌大视野。
单就“互联网”的概念来说,它确实早已祛魅。过去多年,在摩尔定律与梅特卡夫定律支撑下,它更多侧重链接,从人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人与商品等层面,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确实荡涤了我们的认知,改变了一个辽阔的社会。而且这一进程仍在加深,理论上,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正在来临。
但是,在我们所经历的变迁中,无论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更多是表层。我一直觉得,截至目前,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触达的服务,只是“柿子专拣软的捏”,很多领域根本没有真正渗透。
一个自然表征是,这个周期,尤其是2016年,中国产业界突然涌动起两股潮流,持续发生博弈。有人说是发展与改革两条路线的斗争,有人说是传统阵营与新经济的博弈。在我看来,这是互联网落地中国、局部改变中国20多年之后,到达一个瓶颈期、失去驱动力的症候。在更新的技术革命爆发之前,它与传统阵营之间,开始互相不适应,它们都无法渗透产业改革的深水区。尤其是后者,开始将许多不利面归结于互联网与互联网企业。
要我来说,这才是马云与阿里真正面临的挑战。当马云提出“五新”战略后,再度引发争议,这背后的成因,就更明显了。除了思想与价值观层面,中国产业界甚至整个社会确实正在期待一场内涵更新、外延更大的技术革命。它是一种新的驱动力量。
这就要回到会到李彦宏上述描述层面。我个人觉得,他准确地表达出了这种现状,并给出了答案。
再贴一次,那就是:互联网只是人工智能的开胃菜,人工智能是一场更大的新技术革命。应该说,李彦宏拓展了我们对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理解,具有更大的视野。
当然,这里面一定也有李彦宏与百度的自喻。
首先,也是表层,李彦宏应该是借此反映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理念领先价值。
百度应该是中国甚至全球最早将人工智能明确树为未来愿景的企业。同期,其他企业应该也有布局,有的局部甚至比百度还早,但若从明确的战略确立维度来说,百度应该领先一步。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