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能手机接下来争这三个字,马云这次又预测准了 : 经理人分享

2017-06-19 11:44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一巨商姓段者 会长大的幸福吉他谱 百度影音双视影院 人造人间奇凯达 丁丁历险记之太阳神庙 菅山熏 美73岁歌手出柜

智能手机接下来争这三个字,马云这次又预测准了 多多头  2017-06-03


 

近日,赛诺、GFK相继发布2017年4月手机销量报告,两家报告显示,荣耀、小米和魅族位列互联网手机前三。


赛诺的报告中,三个品牌在4月的销量分别为428.2万台、391.6万台、142.6万台。




GFK的报告统计了1-4月的整体数据,三者销量分别为1426.40万台、1341.70万台、585.90万台。



按照一度流行的说法,现在的手机市场格局可以说是“小荣VO”主导,不过,从“中华酷联”到“花旗小妹”、“华乐小妹”、“华VO”再到“小荣VO”,市场依然还未定局。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再次生变


以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为标志性节点,智能手机到今年刚好是第十个年头。不过,智能手机在中国走向普及则要从2010年算起,这一年最先在中国普及的iPhone即iPhone4发布,2009年Google I/O大会正式发布的安卓系统被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接纳,更重要的是中国3G发牌创造了网络条件。恰好是在这一年,雷军带着小伙伴们喝了一碗小米粥成立小米公司,从MIUI切入到硬件,2011年在MIUI一周年之日,推出小米手机第一代,1999元的超高性价比让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进入普及时期。

 

不过,小米并没有一出生就改变市场格局。2010年到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还处于群雄隔绝时代,市场的主导者还是功能机时代的四大天王:中华酷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米一边不断“跑个分”提高手机的性价比,一边强调“互联网手机”模式通过互联网渠道去瓜分“中华酷联”的市场蛋糕。


2013年,红米开拓千元机市场后,小米更是将性价比策略玩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再借助于其擅长的互联网营销和线上渠道,快速崛起。2012年到2013年,小米甚至需要一年几次上调销量目标,因为销量目标总能提前完成,,成为销量王,并在之后的三年都稳居销量榜之首。这几年,是互联网手机的黄金时期,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

 

看到小米“互联网模式”的成功,华为、魅族、联想、奇酷和乐视等品牌纷纷学起了小米的玩法,“互联网硬件”一度也成为被行业追捧的概念,乐视将之复制到电视领域取得了成功。然而到了2016年,形势生变,最“不互联网”的OPPO、vivo实现逆袭,这被视作是传统模式的回归。不过,2016年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期,因为形势很快又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圈的大佬都在说,下半场到了,手机圈的下半场,同样到了。

 

OPPO、vivo的板凳还没有坐热,IDC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实现了对OPPO、vivo的反超,华为包括了华为和荣耀两个子品牌,从赛诺和GFK报告来看对销量贡献最大的是荣耀。它距离vivo的差距已越来越近:今年1月销量差距287万,4月销量缩减到了116万。如果这一差距继续缩小,荣耀则有望超越vivo逼近OPPO,“坐二望一”,从智能手机现在的发展来看,这个结局有大概率会上演。

 


不同渠道在不同阶段各具优势

 

手机不同阶段市场格局的变化能找到很多原因。功能机时代“中华酷联”格局的形成与运营商渠道的主导作用密不可分,智能手机初期性价比在普及大潮中的重要性成就了小米,中国电商极速普及成就了押注线上渠道的品牌。然而,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不同的销售模式,即渠道差异,渠道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主打人群的不同,人群不同就决定了产品、营销、广告、定价诸多“战术”的不同。


小米宣称自己面向发烧友,但其真正面向的是第一批从功能机切换到智能机的用户群中的部分用户。这些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熟悉微博、天猫、京东等互联网营销或销售渠道,在智能手机前几代摩尔定律还在生效性能还不足时,很关注性能、对价格敏感,小米手机成功抓住了这部分用户。也正是因为弱化品牌代言、广告投放、线下渠道这样的传统打法才使之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2016年,OPPO、vivo即“蓝绿二厂”胜出的大环境则是中国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换机用户来自于“下沉市场”,即三四五六线城市以及农村,以及在一二线城市的蓝领用户。OPPO、vivo在全国各自拥有超过20万家门店贴近他们,尤其是那些距离微博、电商较远的消费者,门店促销、地推讲解更适合他们,微博大V雷军走在这些地方的大街上恐怕没多少人认识。

 

看到OPPO、vivo崛起之后,手机厂商对于线下渠道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年初雷军透露2016年年底小米已拥有51家线下门店,2017年的目标是200家,3年达到1000家,不再像往年那样公布销量目标而是公布门店目标,小米在加速弥补渠道的短板;苹果2016年在中国开了17家零售店,门店总数增加到45家,超过库克年初定下的40家的目标;在线下渠道上已有所建树的华为宣布2017年要覆盖中国近2000个县;就连体量较小的锤子也开起了线下店。

 


手机品牌都在铺设渠道,希望像OPPO、vivo那样去贴近消费者,通过面对面服务去争取用户。,在购买方式上,51%用户通过线下渠道尤其是专卖店购买手机,49%的用户选择线上,线下正在变得比过往更重要。

 


然而线下渠道并不是万金油

 

然而,尽管手机公司都在布局线下渠道,却不代表谁赢得线下渠道谁就赢得了未来。

 

第一,线下渠道只能阶段性取胜。

 

线下渠道占优的市场,往往是移动互联网不够发达的市场,比如三四五六线城市,这些市场的用户不习惯于电商,甚至对移动支付都心存芥蒂,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失效,因为他们不看微博;OPPO/vivo的明星代言广告生效,因为他们看电视。然而,当他们买到智能手机之后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下沉、村淘等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些用户很快会拥抱移动互联网进而拥抱线上渠道,荣耀在今年的强势崛起就表明没有线下是不行的,但只有线下也是不够的。

 

第二、不是每个品牌都适合线下。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