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如果人工智能是手机的「下半
规模效应和竞争环境催化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总是链式迭代的,微信用小程序连接所有线下商铺,支付宝用芝麻信用连接几百万辆共享单车,直播给了中国电竞巨大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进化速度和可能是全世界最活跃的用户群,国际大厂们学习和适应的速度显然太慢了。
当我们在手机上讨论人工智能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手机产业很成熟,但这个产品远还没走到终极,所以罗永浩老师才会一边用「下一个时代的个人计算机平台」形容自己试图投身的 VR 事业,又一边坦言智能手机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时代。
苹果的移动设备最早俘获人心的时候,乔布斯说苹果把自己看成是一家软件公司,但它的背景是人们觉得 iPhone 的硬件是可以 copy 的,而乔布斯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软件。
然后大家都误会了,开始布局生态甚至是硬件负利定价,却只好眼睁睁看着苹果用 iPhone 赚走了手机行业超过 90% 的利润,而其中纯软件生态的部分微乎其微。
真的只是这样吗?可不是。事实上它超越了手机厂商去年热衷的安全概念,赵明演示的那两分钟应该被纪念,因为又一个厂商用自己的方式直面了一个无比严肃的问题,我们是把自己丢进一个移动并且互联网的宇宙还是退回指纹、数字密码、口耳相传直至山洞里的手舞足蹈呢?
如果你细想会发现,荣耀 Magic Live 其实比 Google Assistant 更进了一步,因为它还打通了系统功能和第三方应用的内容,这也比三星的 Bixby 早了四个月。
电容屏、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十年间它们每一个都在伟大的软件产品经理手里改变了世界。2015 年惹得十几亿人激情参与的微信红包大战背后的神秘推手其实是重力感应和陀螺仪,当然朋友圈每天的记步攀比大赛也是。
三星去年十月收购了 Vivi Labs,然后有了不久前刚发布的 Bixby。「语音助手」的外衣下,Bixby 打通了 S8 里全部的系统功能,这差不多是我们在手机上用对话替代触控的终极形态了。
在手机上基于人工智能实现场景化移动互联网服务,这是最难的部分,是国际大厂最难啃的骨头,也是国内手机下半场里最大的机会。
山雨欲来,竞争又升级了。可如果人工智能就是手机的「下半场」,那这一次恐怕依然是「强龙难压地头蛇」。
当然这太难了,毕竟其实相当于领先时代。去年 8 月 2 日发布的 Note7 上三星用了一颗虹膜识别传感器,三个半月后荣耀在 Magic 的正面放了一枚前置红外摄像头,之后又是一百多天过去了,我们还没见到新的跟进者。硬件上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的,我们在第一次见到 Magic 时就这样觉得,国产手机难得有这样硬件上如此激进又保证了完成度的产品,还是觉得有些超现实。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定会颠覆我们今天在手机上的体验,但这个行业里没有人会因为这句话而把人机交互在物理空间一下子看做是透明的。所以当我们默认手机依然是下一个十年的主流个人移动设备并试图讨论它在体验上的变革时,在硬件上做加法的意愿和能力是先决条件。
智能手机将在2017年彻底失去变量,很多人这么担心着。准确地说,在今年的iPhone真正发布之后,我们对于外观和工艺的最后一点追逐会被工程师们实现。然后呢,所有人紧随其后,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住,「工匠」会成为无聊的字眼,手机离外形的究级状态越来越近。其实,对于厂商来说,大家已经提前进入了下半场。GoogleAssistant,AmazonAlexa、荣耀MagicLive和三星Bixby让交互和功能的真正变革初显端倪。
「更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对应着「更懂你」,而这件事的前提是「认识你」,然后才有所谓的 Deep Thinking 和 Deep Learning。
这一点为什么至关重要?因为中国领先全世界的移动互联网发达程度,所有人都希望能更快地打通更多的服务提供商。按照以往的经验,即便是一个非常细小的本地化新 feature,国际大厂相比国内厂商都至少有半年的滞后,比如用卡片式短信智能识别你在携程的订票短信。
在荣耀 Magic Live 里我们目前看到的关联服务超过了 15 种,包括了快递、电影、电商比价、打车、目的地出行等。当你和朋友在微信里聊起了《速度与激情 8》,荣耀 Magic Live 会智能识别并且关联在线购票服务,而在你买完票并且到达电影院的时候,手机又会主动弹出取票码信息。
机器之心联合创始人罗松说:「我们接触很多全球的 AI 创业者和科学家,他们全世界做科研,但都更倾向于把产品化放在中国。人工智能向移动端落是一个趋势,虽然现在还在一个相对初始的阶段,但荣耀这样离中国用户更近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更近的公司适合去整合资源,然后落地。」
朝真正智能的方向在手机上做全新体验的,目前实现了产品化销售的是 Google Assistant 和荣耀 Magic Live,前者是绝对的互联网巨头,后者凭借的是华为 2012 神秘实验室四年的投入研发。
准确地说,在今年的 iPhone 真正发布之后,我们对于外观和工艺的最后一点追逐会被工程师们实现。然后呢,所有人紧随其后,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住,「工匠」会成为无聊的字眼,手机离外形的究级状态越来越近。
其实,对于厂商来说,大家已经提前进入了下半场。Google Assistant,Amazon Alexa、荣耀 Magic Live 和三星 Bixby 让交互和功能的真正变革初显端倪。还有一堆「人工智能系统」轮番刷着存在感,传闻中的 iOS AI 也呼之欲出。
当荣耀总裁赵明在台上拿着 Magic 演示智能隐私模式时,观众们大多会心一笑,信息安全和设备隐私的问题已经无比严峻,才让手机厂商奋力做出了这样的功能,通过红外摄像头实现机主和别人点亮锁屏界面时看到不同私密级别不同的信息。
都说这是一个属于数据的时代,但手机厂商们依然全都是硬件公司。
顺着这样的思路往下,你便不难理解荣耀为什么要在一个有些「超现实」的时间点祭出了他们的一个大招,他们要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分水岭前面。如今这个时代近在眼前,一个「强龙难压地头蛇」的时代。
语音助手是手机厂商们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 但这条路走着走着变得越来越「软」。Siri 2007 年成立,三年后被苹果收购,细细想来时至今日已经十年了。但这个智能语音助手本身的迭代升级相较 iPhone 4s 和 iPhone 7 Plus 的差距来说还是太小了。
我们在三星 Bixby 发布之后第一时间和他们的工程师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因为要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沟通合作,所以 Bixby 在中国的服务落地时间会比北美晚再一些。
评测人 Marques Brownlee 对国际厂商们发出了这样的吐槽,为什么要在定制 Android 系统里做几十个 Google 已经做得很好的系统应用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然它在中国市场不成立。
智能手机将在 2017 年彻底失去变量,很多人这么担心着。
对于这样的体验,爱否科技主编王亮告诉极客公园:和很多把支持「语音助手」就等于「人工智能」的厂家相比,荣耀 Magic 已经领先了至少两个段位。这表现在:荣耀 Magic一身传感器所能挖掘到使用者的环境信息的「多」、可以分析的信息来源横跨微信 QQ 微博短信的「广」,以及对这些信息文字进行深度分析甚至上下文分析的「深」,并最终把处理的结果相对「聪明」的推送到给你,以至于,你会经常性的发出类似「我去,这系统竟然知道我和媳妇所说的老地方,竟然是 798」的惊叹。这应该是我们能体验到最现实的人工智能。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