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新小米路由换硬盘教程:容量暴增两倍
在6月10日的新品沟通会上,小米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小米路由器,依然主打NAS,有1TB和6TB两个版本可选。
由于采用了和一代截然不同的设计,而且把系统放在了板载芯片上。所以新一代小米路由器的硬盘更换难度就小了不少,目前有一些对1TB硬盘不是很满意的用户已经自行动手更换了更大的硬盘(这么做会失去保修),而且过程并不复杂。
下面就来看看网友带来的教程吧。
第一代小米路由硬盘版(R1D)采用2.5寸笔电用硬盘,软件系统存放在硬盘上,并且采用了卡扣设计,因此几乎不可能自行更换硬盘;而第二代(R2D)则改用标准3.5寸台式机硬盘,软件系统也转移到了512M的闪存里,加上整个结构都有大的调整,因此自行更换硬盘变得非常简单。
替换硬盘选了西数,因为这个牌子的产线非常清晰=。=|||考虑到路由器的属性,对硬盘的需求是容量大、运行安静、温度低,并且能够7X24持续稳定工作。绿盘是台式机用产品,特点是安静和低温,固件没有任何特殊优化,因此价格最低;紫盘是面向监控设备的,可以保证持续稳定运行,固件有专门的图像写入优化技术;而红盘则是专门面向NAS网络存储的产品,不仅稳定性更让人放心,固件也包含了应对突然掉电等情况的优化策略。考虑到小米路由本身就是路由器+NAS的产品,因此选了红盘,各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情况做决定。
京东给力,半天到货。在拆开静电隔离袋之前记得洗手然后摸摸金属产品,避免身上的静电伤害硬盘。
R2D的拆卸非常简单,整个拆卸过程一共发现有三种大小的十字螺钉,我用一大一小两只螺丝刀勉强搞定了。揭开底部四个橡胶防滑脚垫下面就是螺丝,左下角的螺丝被易碎贴封着,拆掉就失去保修了哦。
脚垫不用完全揭开,因为用的双面胶好像不是很黏……只要揭到能看到螺丝就可以了
固定外壳的四只螺母很长,保证了稳固性。取下螺母后就可以把整个底座拔下来了,所有的原件都在底座上,结构比较牢固。
塑料上盖的螺丝孔都用了金属螺帽,耐久度提高一个档次,小细节带来品质提升。不过硬盘架用了没有喷涂的镀锌铁,抗氧化能力会稍逊一筹,是不是该罚产品经理默写10遍乔布斯的“篱笆背面也要刷漆”的故事呢。在另外一个拆解贴中我看到别人的公测R2D拆开是黑色的硬盘架,是批次差异还是小米又耍小聪明了?
我在这个地方被其他的拆解教程带到坑里了。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卸下图中红色的四个螺丝(是小号的),这样硬盘架就可以从路由器底座上脱离;但别急着拿起来,再拆掉图中绿色的两个螺丝(在侧面),以拆下排线挡板,好松开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接口。
侧面图,专门的挡板保证了数据排线的牢固性,这些细节的确能感受到设计团队在如何保护硬盘的思路上比第一代大大成熟了
卸掉挡板,用螺丝刀撬开排线,硬盘架就完全脱离底座啦。把硬盘固定在硬盘架上的是台式机标准的大螺丝,顺次拆下就可以分离出硬盘了。
和硬盘相关的一共时刻螺丝、两块铁板,相比较R1D中吐司机一样的结构的确稳妥得多。
金属包边的数据排线,用螺丝刀撬也不怕受伤(不过还是请轻手轻脚……)
拿下硬盘架可以看到,主要元件仍然被一块铁皮保护着。注意四周边框的贴片,它能极大地减少电磁辐射外泄,一般在机箱上比较常见。用在路由器里又是一个加分项哦。中间突起的圆形下面是风扇,突起保证了空气流通的顺畅。不过从设计上看,R2D并不具备更加集中和高效的风道,期待下一代产品能做到尽善尽美吧。
准备替换的硬盘。现阶段硬盘容量的提升主要是靠增加碟片数量,因此新硬盘比内置硬盘厚了不少,放到硬盘架上刚刚好。我没有在西数官网上找到硬盘厚度的具体说明,因此如果你决定换用3T以上容量的硬盘前最好再确认下,避免到手装不上就悲剧了。不过硬盘架上端离塑料上盖还有一块距离,如果6T硬盘更厚的话,那么6T版的小米路由应该是有更高的硬盘架了。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