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大力实施“互联网+”新战略 助推司法行政工作
“互联网+普法宣传”。深层次覆盖法治宣传教育。借助服务群众新常态的全新载体湖南省司法厅“如法网”以及法治微信平台(“法治三湘”、“法治郴州”、“法治北湖”)传递法治资讯,及时准确发布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阐释法律知识,解读社会热点;开拓普法新途径,全力配合全市在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交警警示牌背面加设法治建设标语,在沿江风光带,中心城区各公园和市内小游园注入法治文化元素;同时,大力推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并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等建设相结合,坚持“一区一特色、一乡(镇、街道)一品牌”的要求,积极创作和推广创意独特、形式新颖、地方风格鲜明的法治文艺作品,力争在3年之内,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治文化产品和法治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适应,与法治郴州建设进程相呼应,具有浓厚北湖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
“互联网+人民调解”。发挥“大调解”系统平台优势,实现排查大网格、信息大融合、调解大联动。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台账。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推行定人、定岗、定区域的网格化排查,第一时间收集群众申报的矛盾纠纷信息,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及时对收集的信息分类梳理,强化预警预防,实时开展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加强矛盾纠纷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分析,派谴合适的调解员及时调解处置,并对矛盾纠纷处置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过程监控、评查回访,实现群众矛盾纠纷申报、化解、结案三个“及时”;完善人民调解员人才库。实施高质量调解员储备,推动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规范化。按照管辖区域划分,逐一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员的姓名、学历、地址、联系电话、擅长调解项目、所属调委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电子档案录入。目前北湖区共有17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9个,在7个城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了驻所人民调解室。同时建立了1个区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成功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4191件,有力的筑牢了社会和谐基石,同时将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纠纷案例制作成了12期电视宣传片在郴州电视台《郴州说法》栏目播出,达到了“调处一小片、教育一大片”的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通讯员 袁莲花)
“互联网+法律援助”。畅通绿色维权通道。以“互联网+”为连接点,积极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对接互通、有机融合。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共设立172个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点,将受援人申请及相关材料及时录入系统,在较短时限内完成审查、批准与指派程序,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8882148”法律援助热线接听工作,坚持选派业务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的法律援助律师承担来电咨询工作,实现了“8884128”法律服务热线高效、高质运转;依托湖南省司法厅“如法网”,设立北湖区法律援助专栏,公布法律援助相关信息、办理流程及监督投诉电话,及时解答网上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使当事人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免费的法律服务。
“互联网+社区矫正”。强化特殊人群监管。充分利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特殊人群管理从实体平台向“互联网+”延伸。借助电子平台,实现工作信息化。通过系统平台操作完成接收、建档、录入、审批、监管、解矫等流程,使繁杂的工作升级为即时生成的数据,实现了社区矫正的电子信息化;依托GPS手机定位及“电子手环”,实现对在册的309名社区服刑人员行踪的实时监控与约束,达到监管无缝化。各司法所每日安排专人对辖区内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行动轨迹等情况进行信息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置,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监控。
中国网9月25日讯 近年来,郴州市北湖区司法局大力实施“互联网+司法行政”新战略,将信息化建设同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