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十九大时光 | 邓启云:我赶上了民族种业起飞的新时代

2017-10-27 11:5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隆化张婉婉照片 www.uc2008.com 娄艺潇水冰月 路梦惠 鹿龟宝 绿色征途无胆匪类 洛碧琪 洛克王国费米龙 久久网

邓启云:我赶上了民族种业起飞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伍晨晨

持续阴冷多日的长沙,24日迎来了一缕阳光。记者驱车来到湖南省浏阳高新区“袁创超级稻总部科研试验基地”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正戴着草帽,穿着套鞋,在他精心培育、有着一万多份珍贵水稻材料的核心区域“淘宝”。此时的他,还有两重身份: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首席科学家。

和所有人一样,邓启云对十九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新时代”记忆深刻。不过,这个字眼,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种业也迎来了春天。国家连续出台政策,给科技人员全面‘松绑’,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种业科技创新模式。我在时代政策的感召鼓励下,2012年‘下海’创业了。”那一年,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

回忆起来,邓启云也很佩服自己的“熊心豹子胆”。“下海”时,他刚好50岁。在全国最好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袁隆平院士的得意门生、团队核心育种专家,我国第2、3、4期超级稻百亩片攻关品种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的培育者。在科研院所里,日子过得温润舒心。

说起下海创业的决定,邓启云表示,源自对科研成果转化加速的期待。邓启云至今还记得,自己研发成功首个品种后的兴奋。但他的那个好成果,最终得到企业家重视并成功实现规模转化,隔了九年之久。 再三纠结,最终,他真的“下海”了。

不过,邓启云很幸运。他感慨自己遇上了中国民族种业起飞的新时代。短短五年,他创立的公司,从“蜗居”小小写字楼,发展到现在接近两个亿的企业资产。拥有3000多平米办公楼,12000多平米的现代种子加工厂房,170多亩的科研试验基地……今年,更是邓启云的好年头。斩获了“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Y两优957、Y两优800、Y两优372三个品种通过国审。2017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也通过了两轮公示。

“五年,从无到有,我有满满的获得感。获得了产学研一体化、并快速转化科研成果的企业平台。过去几年选育一个好品种,现在根据市场需求,每年可选育出几个好品种。”邓启云说。不过,他最大的成就感是,自己培育的高产优质超级稻,让农民丰收了,让老百姓觉得好吃、爱吃。

临走前,邓启云邀请科技日报记者,一定看看公司门口的一块隐藏着“奥妙”的石碑,碑上刻着“发展杂交水稻、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造福世界人民”。邓启云“解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题词。他“下海”后,就一直在思考,发展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世界人民?其路径在哪里?造福了世界人民,中国获得的国家利益又在哪里?于是,自己加上了“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的两句话。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我们的杂交水稻产业竞争力还很弱。中国是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育种人心里一根永远不能松懈的弦。但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努力实现‘种业强国’的中国梦。我们要以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契机,做强种业,做大产业。”邓启云很激动,也充满了奋斗的野心:“下一个五年,我们要实现品种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产品销售额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力争加强生物技术规模化育种的研究,和力争企业的上市。”

(科技日报长沙10月24日电)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