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可折叠手机要来 它会不会是个错误的创新方向?
全面屏还没普及就已经要面临另一种新形态手机的冲击了。目前,从苹果三星到中兴华为,各种可折叠手机即将发布或者正在研发的消息已经流出,日前,有消息称,中兴已经发布了最新款手机——Axon M,这款手机拥有两个屏幕和一个中央铰链,可以让它折成两半。而也有消息称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在华为Mate10全球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华为正在开发一款可折叠手机。
我们知道,当前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进入了瓶颈,于是厂商们一窝蜂的主打全面屏,但如果可折叠手机面世的话,将打破当前智能手机千机一面的局面,甚至将引发业内的巨大关注。从当前来看,可折叠手机可能是打破当前智能手机创新瓶颈值得尝试的举动。因为可折叠手机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展开会有更大的屏幕面积,既可以当手机,也可以做平板,但劣势也很明显,比如折叠之后手机变厚,美观程度大打扣折,但是如果将机身厚度做到更薄,却往往会由于手机内部空间被压缩而带来更大的安全问题。
而可折叠手机的难题在于,可折叠这一特性意味着手机内部元器件比如电路板、电池需要适应可折叠屏幕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柔性度,需要制作出能应用到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上可弯曲的电路板,在操作设备时内部元器件需要经受大量的弯曲和非弯曲循环,从而避免在折叠时被损坏或者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故。这并不容易。
从目前来看,几个手机巨头都已经不约而同的入局了。到目前为止,可折叠手机眼看着就要成为智能手机的未来趋势,但可折叠手机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
当前用户对于手机安全事故非常敏感,无论是去年三星note7燃损事件,还是今年iPhone8屏幕开裂事故,都让用户对于手机安全故障更为敏感,这些手机巨头之所以曝出故障,可能都由于手机在创新的环节中,忽略了手机电池以及手机内部空间设计的安全临界点。
手机实现折叠的原因在于手机中间的铰链,也正是因为这个铰链,手机才能以此为中心进行折叠,并获得多种形态和角度。而实现可折叠,其中的关键材料就是纳米碳管,纳米碳管材料的特质是具备柔软度,能避免开裂,具有导电性,能柔软折叠+导电性的特质则是可折叠手机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基础。因为它能将许多导电元件像电路板、屏幕、触控感应器组合起来,它是确保在折叠手机各元器件能够工作的重要基础。
早前,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苹果宣布正在和LG公司合作研发可弯曲显示屏技术,用户可将iPhone展开成iPad,苹果拥有可折叠手机专利,这一技术将于2020年投入生产。在安卓阵营,也有消息三星也在计划研发推出可折叠手机,其实早在2012年,三星就曾展示过一款可弯曲AMOLED显示屏的原型机,名叫Youm。当前的传闻称三星的可折叠手机名叫Galaxy X,它似乎已经获得了Wi-Fi和蓝牙功能方面的备案,且目前正在接受韩国国家无线电研究所的检验。早前,彭博社也曾刊文称三星计划2018年发布可折叠智能手机。
从手机安全层面来看,当前直板手机也难以避免燃损或者屏幕开裂等诸多故障发生,可折叠手机由于经常需要把手机反复弯折,对内部电池等内部零部件的空间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那么燃损、爆炸、死机、开裂等故障率以及电量消耗等应该要超过直板手机。如果一款高价购买的手机却让用户难以放下对手机使用过程中的种种焦虑与担忧,这本身就已经违背了人性。
2011年索尼曾经发布一款叫做Tablet P的平板电脑,打开之后是两个分开的屏幕,这可以说是可折叠屏幕的最初尝试,但设计想法是异曲同工的。尽管当时的技术水平受限,但可折叠屏幕的局限性已经显露:一方面是机身很厚,屏幕边框以及整体形态并不美观而且操作性上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变,而且屏幕折叠会给人较强的撕裂感。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