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科技助力新时代安全保障型社会

2017-11-14 11:4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易易亲 莱索托华人网 赖威任 赖文峰简历 狼嚎坊 浪漫天使恶作剧 雷米斯特里奥 冷公主与皇家茶会 冷酷总裁与乡巴佬 冷婉娩 离开我你会快乐吗

科技助力新时代安全保障型社会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钱力)“当前,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得到迅速提升,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12日闭幕的2017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说。他指出,我国公共安全四大核心技术(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总体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基本建成、应急能力建设初见成效,但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也不容忽视。

与会专家分析,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自主创新性成果缺乏;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一些关键安全与应急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依然薄弱。急需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煤矿安全、城市安全、爆炸安全、预警预测、救援处置、智慧城市等公共安全话题,专家们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认为,未来煤炭科技开采的发展应该是智能化、无人化的安全、精准开采,由劳动体系向技术体系转变。在现代立体救援方面,中国武警总医院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指出,军民融合是现代立体救援的方向。他所指的立体救援,包括陆路、水上和航空救援,其技术特点是资源整合、三维协同,优势互补、综合高效。在城市治理方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袁弘永指出,需要创新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管服务模式,建设智慧安全城市的关键核心技术。

本次会议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承办, 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为共同推进实现新时代发展需求下我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系统化发展、促进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搭建了平台。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