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杭州创匠科技:央行肃整条码支付,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前行
根据Analysys易观最新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8.02%,增长规模依然庞大,但这一切也都在业内人士的预判当中。近年来,在支付宝、微信等几大市场主体的持续努力和推动下,条码支付在餐饮门店、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小额支付场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用户的接受度和使用率迅速提升,特别是在近场支付场景下,许多商户已经把条码支付作为小额支付收款的首选方式。
不过,条码支付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准入门槛低、安全隐患滋生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因此自17年年底以来,央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一系列行业规范性文件,对于维护消费者和商户的合法利益,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在今年元旦前一周,央行又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发布),该文件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杭州创匠科技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对条码支付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梳理和管理规范,应该说,在全球范围也属比较新的尝试,反映了监管部门在如何跟进、管理和推动创新支付方面的前瞻思考和最新实践成果。总的来看,条码支付规范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从而推动支付普惠包容发展,更好地服务新消费和实体经济。
在业务规范方面,296号文件主要提出以下五点措施:
一、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二、重申清算管理要求。针对部分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或支付机构直连进行商户拓展,进一步强化了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直连的现象,明确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三、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市场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市场主体的商业信誉,不得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市场主体利益、排挤竞争对手,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规范条码生成和受理。提出交易验证方式、交易限额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防护,静态条码应用管理、综合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等措施,保障条码支付业务的安全性。
五、加强商户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商户风险评级、商户检查,以及交易风险监测、客户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要求,强化业务风险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296号文件根据风险防范能力不同,将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划分出四个等级,实行限额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分A、B、C、D四个等级,静态条码由于易被篡改或变造,风险防范能力最低,被评定为D级。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单人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后,二维码支付两大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迅速回应,均表示认同央行规范,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杭州创匠科技表示,企业自己也将严格按照296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行业自律与监督作用,继续专注技术研发,积极与监管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业界各同行等一起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支付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移动支付行业的整体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