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可穿戴设备可作为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要忽略医疗认证资质,这相当于保健品和药物之间的差别。那么,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
相关阅读 可穿戴设备市场渐趋成熟 精确度不佳难现繁荣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前两家调研机构从数量上预测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势头,而腾讯ISUX则从消费者心理接受能力进行判断。
智能穿戴出货量比增3倍 刚需市场现雏形
自谷歌发布首款智能眼镜开始,可穿戴设备便成为IT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此后,市场热情更随着苹果手表的发布而升温。而目前,整体的用户体验并不出众,或许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突破点在垂直细分领域,能否解决细分用户的需求将是关键。
参与讨论
我想说
Des Spence表示,自检设备互联网化是一个好现象,但需要适当的监管,尤其是在厂商不断夸大其医疗作用的情况下。遗憾的是,即便是如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于可穿戴设备认证和监管的进度仍比较缓慢,一方面,要考虑到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不能过度严格伤害市场经济;一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全新的、合适的标准,来权衡其医疗价值,要想实现这种平衡还需一定时日。
编辑:海量
著名医学专家Des Spence表示,大量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产品仍是一种“自我安慰剂”,就好像一些自我检测医疗设备,如血压监测仪、艾滋监测试纸等等,碍于技术限制永远无法达到专业医疗设备的准确性。他还专门指出“婴儿胎心监测”类设备的不足,指责这种产品让孕妇变得偏执、挑食,缺乏实际意义。
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关键词:穿戴;心率;医疗设备;自我安慰剂;Spence
可穿戴设备可作为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腾讯数码讯(任艳梅) 可穿戴尤其是健身类的产品已经走进人们生活中,最便宜的运动手环已经不到100元,还有大量的运动手表、睡眠监测器、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大脑锻炼、放松设备甚至是能够监测血糖的设备。显然,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设备仅有一线之隔,但这个距离是巨大的,因为它们没有获得医疗设备认证。
大部分产品仍是“自我安慰剂”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场中主打“医疗级”体验的可穿戴设备都不是很靠谱,所以用户在购买时不要过度地相信、迷恋其所宣称的功能。
专家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快速增长
记者周雷、通讯员陈鑫龙报道:今天,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奥维云网承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认为,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
2015-09-28 12:11:09 来源:新华网
当然,如果用户仅仅是为了减肥,监测热量消耗,数据即便不太准确可能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想要使用心率胸带或是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数据,那么准确性便是关系到生命的重要数据,这些心率监测设备显然需要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认证标准。
运动监测设备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所手机数据的准确性。即便是使用相同的动作、心率传感器,不同品牌间设备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这取决于不同的软件算法。但遗憾的是,业界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