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十堰晚报数字报
■易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删其微信,卸其QQ,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净面、理发、整衣、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这是开学时微信上流传的一段新编“孟子名言”,很多人看后会心一笑,纷纷转发。
日前,河南南阳一中学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老师将数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来的手机丢进水桶里浸泡,还砸毁多部手机。此举均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有“杀鸡儆猴”之意。
近年来,学校销毁学生手机早已不是新闻,把智能手机视为洪水猛兽的学校和家长屡见不鲜,学校“以爱为名”的粗暴处理法也曾得到不少家长的默许或支持。对此,我是持相反意见的。
一、智能手机进校园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其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功能毋容置疑。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风起云涌,教育信息化论坛遍地开花,但让人费解的是学生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带入学校却依旧难以实现,甚至成为阻隔。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生带智能手机进学校的弊端确实很多: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有的甚至还用手机考试作弊,上课时间聊QQ、浏览黄色网站、看电影等。学校为了让学生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迫不得已把“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入学校”写入校规。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认真地看待智能手机,就会觉得这些拒绝理由有多么站不住脚。
从学生方面来看,他们中并不是全都拿手机来玩游戏、聊QQ、看电影,其中大部分学生会很好地利用手机查资料、解难题。而且现在留守儿童多,学生可以在放学之后或休息时间跟父母打打电话,联络联络感情,汇报汇报学习情况,这也是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手机还可以让学生更接近社会,了解国家大事,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时能及时求助等。
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不少老师想将自己的教学与教学软件以及诸如微信等交流方式有机结合,却无奈学校根本不允许学生带智能手机,这种纠结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从事物的发展来看,如同空气渗透我们的每一个毛孔般,互联网浸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见惯了互联网公司们的崛起与陨落,在谈笑风生时,却容易忽略了我们自己也是处于这暴风眼中的一员,在这场创新的变革中,我们不进则退。智能手机进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先进的辅助工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不能放任不管又很难通过教育让学生自觉合理地使用手机的两难情形下,一些学校不得不下达了手机禁令,于是一种想用、怕用和没有好的办法管控的矛盾心理就出现了。面对这一矛盾,我认为宜疏不宜堵。
二、对学生带智能手机宜疏不宜堵,一念之转,或许别有一番天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认为,高科技信息手段的诞生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带来方便和快捷,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质量。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对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接受和使用更超过成人。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够适度、合理地通过新的信息平台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管理。毋庸置疑,智能手机只是学生问题的载体,其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地加以禁止或限制。 我们在堵不住,无从堵起的情况下,不如转变思路:变堵为疏,或许别有一番天地。那么,如何疏导呢?一些学校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三、面向未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探索,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1.不是要求所有老师,所有学生自带设备,而是允许与自愿。
2.与学生明确“自带设备”的规则,或签订协议。(例如:上课需要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模式;上课的时候不可以使用设备进行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
3.学生、家长、教师在如何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和教学上开展小规模讨论,有助于达成共识。
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设备进行学习,并利用丰富的应用程序开展学习活动。举办学生之间的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利用智能设备的经验。
5.教师尝试或积极使用各种平台或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反馈等。注重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不能绝对地说教育信息化从“自带设备”开始,但是“自带设备”的确是一个难以忽视的起点。
6.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的安全软件标准,从源头上管理、剪除黄、毒隐患。中国作为手机应用大国,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更应该为世界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手机安全范例。“禁止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绿色屏障让我们的孩子享受人类高新技术的成果。
如果我们开始尝试起来,真正平等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融入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更多。
学生面对的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而手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对于一些错误使用手机的学生,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教育的机会。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地位,这样永远生长不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放手,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自律意识。如果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里带手机和使用手机,那么我们就会断送掉他们的明天。
作者系十堰市第四中学校长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