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对方秒回信息是尊重自己?但时刻盯着手机令人焦虑

2018-01-26 12:3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91pron free videos 圣南大学在哪 发的 空包网kongbw 利辛交通事故 91proe free video 瑞士幸运28swisslotterys

对方秒回信息是尊重自己?但时刻盯着手机令人焦虑

56.0%受访者认为对方秒回信息是尊重自己。调查中,28.8%的受访者称自己使用聊天软件时总是秒回,60.0%的受访者偶尔秒回,也有5.6%的受访者从不秒回,5

2018-01-25 0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秒回”是指在聊天软件中收到他人消息后,第一时间回复对方。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加剧,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秒回的习惯。一方面,秒回被视为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另一方面,时刻盯着手机也常令人感到焦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8.8%的受访者总是秒回信息,60.0%的受访者偶尔秒回。56.0%的受访者认为对方秒回信息是尊重自己,44.5%的受访者因为秒回没有完整的大块时间。

  28.8%受访者总是秒回,60.0%受访者偶尔秒回

  在某公关公司工作的李超是一名职场新人,对于部门领导“微信五分钟内回复”的要求,她坦言非常崩溃。“不停回复微信打乱了我正常的做事节奏。常常觉得很多事掺杂在一起,很没条理”。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刘鑫桐曾因没能秒回信息而被舍友误会:“她发微信让我帮忙在学校门口取快递,可我回到宿舍后才看到这条消息。她有点不高兴,认为我是不想帮忙所以假装没看到。”

  调查中,28.8%的受访者称自己使用聊天软件时总是秒回,60.0%的受访者偶尔秒回,也有5.6%的受访者从不秒回,5.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进一步调查显示,27.0%的受访者会要求别人秒回,33.8%的受访者不会,39.2%的受访者虽不愿强求,但期待别人能够秒回。

  刘鑫桐觉得,秒回是件锦上添花的事。“别人愿意秒回,当然最好,但不能因为没被秒回就苛责对方”。

  “秒回是‘靠谱’的一种表现,和秒回的人聊天更舒服。”在某金融机构做行政工作的高石认为,秒回是一种习惯。如果双方都秒回,事情很快就能被解决,如果回复得拖拖拉拉,效率就很低。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秒回或期待别人秒回?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认为对方秒回信息是尊重自己,52.3%的受访者觉得秒回能够提高在线沟通的效率,39.6%的受访者不喜欢等人,也不希望自己让人等,38.0%的受访者认为秒回是真诚待人的表现,22.1%的受访者认为秒回能防止自己拖延,20.9%的受访者认为秒回能让自己直接面对问题,不逃避。

  无法秒回时,82.2%受访者会解释或道歉

  调查显示,当无法秒回时,82.2%的受访者会向对方解释或表达歉意,其中24.7%的受访者总是会,57.5%的受访者偶尔会。10.2%的受访者从来不会为此道歉,7.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因没有秒回微信与舍友发生误会时,刘鑫桐立刻作了解释和道歉。平时,遇到因上课或其他事情导致回复较慢的情况,她通常都会主动道歉。“我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这个道歉和秒回一样,都是出于礼貌”。

  坚持秒回会对个人生活造成哪些影响?调查中,44.8%的受访者坦言养成秒回习惯后,偶尔不能秒回反而遭到误会,4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完整的“大块时间”,42.8%的受访者表示秒回习惯让自己随时随地查看手机,40.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因此难以专注,总是走神儿,27.4%的受访者坦言因此变得焦虑。也有16.4%的受访者表示秒回信息提高了朋友对自己的好感。

  高石坦言,始终坚持秒回让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每隔两分钟就想看一眼手机”。

  “只要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回复对方,都算是尊重和礼貌。”李超觉得,每个人使用社交软件的习惯都不同,应该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而不是强人所难。

  受访者中,00后占1.5%,90后占26.1%,80后占51.3%,70后占16.2%,60后占3.5%,50后占1.3%,其他占0.2%。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