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综合评分:谁更有资格做智能家居入口?(上)
数据显示:用户对于智能路由器的不满集中在:信号不稳定、个人信息安全无法保证、手机app经常出现故障、信号传输距离有限等方面。而这些正好是传统路由器的优势所在,因此,更多的用户选择了购买传统路由器。
总结: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冰箱的优势劣势都非常明显,但是整个市场的方向与前景并不明确。虽然有以京东为首的众多企业对智能冰箱成为智能家居入口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从现在的市场来看,前途究竟如何还未可知,综合评分:2颗星。
从2016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品牌销量分布来看:占据较大份额的品牌是TPLINK系以及腾达,这样的传统路由器品牌,且两者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70%。
2013-2018年智能电视销量渗透率
总结:智能电视在整个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争中,呼声一直很高。主要源于人们认为智能电视与智能家庭同属于客厅经济,且智能电视的大屏幕能承载的信息与交互更多。再加上近几年智能电视的销量逐年上升,更是给了智能电视厂家巨大的信心。尤其是随着语音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智能电视未来有巨大的潜力,综合评价3颗星。
智能冰箱
智能冰箱是一京东为首的京东微联系看好的智能家居入口。京东推智能冰箱背后的思路非常明确。智能冰箱作为标杆产品占领消费者的家庭,实现和消费者的高频率交互后,再以此为中枢连接其他的家用设备,比如空调、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等,打造智能生态闭环。
京东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野心明眼人一看便知,如今又与美的联手推出智能冰箱产品,进一步将其战略进行落地。此外,京东还联合格力、海尔、美的、三星、LG、惠而浦、美菱、松下等18家家电品牌商共同发起“京东智能冰箱联盟”,加速智能家居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尔作为“冰箱是智能家居入口”的坚定拥戴者,也一直致力于智能冰箱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海尔冰箱外,美的品牌也在不断致力于“智能冰箱为智能家居入口”的工作。
技术基础
虽然冰箱在传统家电里智能化普及率最低,但仔细研究冰箱这个产品的特性可以发现,冰箱具有天然的优秀的智能化基因。
首先,冰箱是24小时开机的非移动终端。换句话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未来的终端信息需要源源不断的上传至云端,必然需要一个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信息中枢。目前来看,家里满足这个条件的电器只有路由器和冰箱,但路由器不可能代替冰箱,而智能冰箱则完全可以实现路由器的功能。
其次,冰箱人机交互比较频繁。智能化的产品需要多频次的人机交互才能体现出最大的商业意义。对比其他的白电,冰箱具有天然的优势。空调分季节与人互动、洗衣机一周使用一至两次、彩电的开机率在持续下降,但冰箱的使用频次是一日多次。
最后,智能冰箱可以产生持续性内容,并可以形成相应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智能电视,产生的内容是电视节目,价值变现途径是节目收费或者广告。而智能冰箱,它的内容是食品和生鲜,价格变现途径是整合产业链和信息交互。如果从家庭消费金额来衡量,冰箱所消费的内容甚至比电视要大的多。
由此可见,未来的智能冰箱,将会成为厨房经济的核心终端和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在功能与服务层面,未来的智能冰箱也将发生变化,或是家庭的网络入口,或是家庭健康管家,甚至是生鲜食材的购买平台,这为智能冰箱的发展勾勒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智能冰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最佳人选”仍还是有些问题存在:第一,相较于智能电视,智能冰箱并未广泛应用到家庭环境中去,当前市场呈现“业内火热,市场冷”的局面。实际上,现阶段用户思维、对智能冰箱的使用理念还未正式形成,很多家庭并没有使用智能冰箱产品。而且奥维云网五一监测数据显示,智能冰箱在整个冰箱市场中的渗透率仅为13.2%,可见智能冰箱要想作为智能家居环境的连接入口,还面临用户覆盖面小这一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智能冰箱必定搭配一块大屏幕,然而消费者不一定能够接受“带屏幕的冰箱”。行业内,不少厂商已经推出了自带大屏幕的冰箱产品,唯有这样才能实时监控其他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但是,实地考虑来看,消费者用习惯了传统保鲜制冷的冰箱产品,突然换进一台“带有大屏幕”的智能冰箱产品,会是什么感受?显然排斥心理先来,更何况是想让上了年纪的用户接受智能冰箱呢?难上加难。
第三,行业对智能冰箱成智能家居入口的模式并未形成固定,业内尚未达成一致共识。长期以来,冰箱由于其特殊的功能特性,既是家庭厨房的核心,又能够充当客厅空间的一员。因此,很多厂家都不约而同的将智能冰箱作为了智能家居的连接中枢。但是,伴随着智能冰箱在智能家居领域难现大突破,不少企业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其他方向,比如说智能电视、手机等领域中,寻找新突破思路。
要说将智能手机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厂商,最突出的非格力莫属了。格力电器一直看重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布局,为此特推出格力手机产品,但市场销量不好,格力的智能家居布局也就此搁置。此外,小米音箱、亚马逊智能音箱等产品的推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将目光锁定在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上。
市场表现
虽然近几年市场上的智能冰箱产品层出不穷,但智能冰箱的普及则显得非常缓慢,不仅如此,其实整个冰箱产业近两年也处在负增长当中。中怡康线下数据监测显示,2016年智能冰箱的渗透率,仅从2015年的1.7%增长到2016年的6.3%。
从全年来看,2016年中国冰箱市场实现零售量3462万台,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零售额964亿元,同比下滑1.8个百分点。
智能冰箱的功能落地困难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智能路由器渗透率为21.9%
从智能家居概念提出来后,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争就开始了,很多的智能硬件都被人期待过。2014年,智能路由器曾被视作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小米、百度、360、迅雷等互联网企业,都将自己的触手伸到了智能路由器领域。而后,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手机、智能锁、智能摄像头也加入其中。今年,智能音箱成为巨头布局的标配,多家企业纷纷压上赌注。电视、空调冰箱,路由器、音箱轮番登场的背后,是科技巨头们竞相圈地,抢占智能家居入口。
智能路由器
智能路由器曾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近年就有很多厂商认为路由器是家庭网络的控制中心,因为所有产品想访问互联网都要经过路由器,路由器会存在这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智能路由器是一个必须要抢占的入口。
在之前的调查中,也有高达85.33%的网友表示路由器会成为智能家居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基于WiFi网络产品的增加,路由器所扮演的角色确实很重要,短时间来看,路由器也是智能家居建设的重要一环。
从2014年开始,小米、360、果壳、迅雷等相继推出智能路由器,希望以路由器为流量入口,来实现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路由器是家庭无线wifi的入口,曾经被视作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技术基础
然而市场证明,被寄予厚望的路由器发展略显“平庸”,反而有被后来的入口产品赶上并超越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目前的智能路由器功能还不能满足智能家居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功能。
当前智能家居所需要面对的用户设备主要有照明灯光设备、家用电器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健康管理设备、背景音乐和智能安防设备。这些终端设备的智能控制有些采用的是总线控制方式,有些采用的是电力线PLC控制,大部分采用无线控制传输,而无线控制里又可以分为WiFi连接控制,ZigBee连接控制,Z-Wave,Enocean,LoRa等等多种无线控制方式。如何将这些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设备统一接入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智能管理,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入口设备必须具备的能力。很显然,目前意义上的智能路由器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首先,智能路由器都拥有简洁的设置界面,这也是很多厂商着重宣传的一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用户在首次设置好路由器以后基本就不会再进设置界面了,使用频率极低,所以其实简单设置这块用户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其次,智能路由器都会配有一个专门的App,用户可以通过它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但这一项似乎很多手机上的App直接就可以控制,没必要非得通过智能路由器的介入来达到这一目的。此外,很多智能家居中的小硬件产品都是通过Zigbee或者蓝牙等非WiFi协议来接入网络的,智能路由器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说,智能路由器还是没能真正的去解决用户的痛点。
市场表现
与此同时,智能路由器的市场表现也不是很好,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智能路由器销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场整体销量比例2%;2015年略有上升,占比9.9%;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智能路由器销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场整体销量比例14.8%。2017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整体销量占比近17.8%,较2016上半年销量增长1.2%。
责任编辑:钟娟娟
总结:虽然说,人们曾经对智能路由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看来,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路由器终难成控制中心。首先智能路由器无法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同时在实际体验中,智能路由器缺乏良好的交互体验。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表现来看,智能路由器的表现都不够完美,不过智能路由器本身也在寻求着转型,未来可能还有一战之力,综合得分:1颗星。
智能电视
未来,智能家居注定会成为改变消费者家庭生活的重要系统。因此,谁来掌握智能家居入口这一重要的控制角色,成为所有企业的重要目标。而在这些企业中,对于拥有大量用户的产品及其企业而言,“入口”的抢夺更有天然的近水楼台之利。从中国消费者家庭的普及度而言,智能家居入口之争,电视同样具备非常强劲的竞争力。
技术基础
因此,中国的电视企业巨头们,在智能家居生态构建的大战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具体表现为三个原因:1.电视与智慧家庭同属客厅时代;2.大屏幕能显示大量的信息;3.操作系统更成熟(相对其他家电)。电视作为客厅的主角和智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显示终端有着天然的优势使其成为智能家庭的交云中心、控制中心及播放中心。
长久以来,对于何种终端能成为沟通不同单品的核心设备,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冰箱都呼声甚高。未来能作为交互核心的家庭设备有三个:一是占据节点位置的网络路由器;二是具有语音交互优势的智能音箱;三是有大屏显示优势,可以随时获取门禁、冰箱内食物等远程图像的人工智能电视。
电视是大多数家庭的娱乐中心,在所有家电产品中,电视机也是智能化较早的家电品类。随着人工智能电视的出现,消费者对于电视机的使用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如果消费者使用频率足够、使用时间够长,人工智能电视学习了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并与其他家电有很好的互通互联,人工智能电视就有机会成为家庭内部智能交互的中心。
但是,要成为智能家居的交互中心,人工智能电视还需要达成三个条件。客观上,构建智能家居体系需要同品牌产品的纵向互联和跨品牌产品的横向互联,用“交互中枢”切入家庭场景的企业必须解决不同设备的互通问题。
当前智能家居控制协议较多,要成为独立的智能家居‘中枢’,人工智能电视必须能够很好地适配各类型智能家电终端设备,联动地、整体地协调智能家居体系,而这种场景的实现,必须基于人工智能电视与智能家居设备良好的互动兼容性。
其次,人工智能电视应具备深度学习算法及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用户习惯进行跟踪、记录,并通过自适应、自学习、自成长进行知识积累,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智能服务。
当前,人工智能电视对用户习惯的学习,仍然停留在基于用户习惯提供智能推荐、智能搜索服务;作为未来的智能家居‘中枢’,人工智能电视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甚至结合声纹识别等方式同时跟踪、记录多位家庭成员对终端设备的使用习惯,并为不同成员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人工智能电视首先要理解用户广泛的、个性化的需求;其次利用它的知识,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其他设备所接受的指令,完成一系列人与电视、人与其他家庭物联网设备的沟通,并通过自主学习深入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拥有对话、知识和成长能力的人工智能电视,才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并完善智能家居网络的各项功能。”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中国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建强说。
市场表现
近几年,国际巨头更青睐音箱等较小的设备,从亚马逊的Alexa到谷歌的GoogleHome、微软再到苹果已经布局多年的Siri;而国内市场的战火似乎更多聚焦在客厅的入口——智能电视上,从暴风到小米,从微鲸到乐视,纷纷跃跃欲试,试图抢滩制高点。
然而,过去几年中,最早一波的玩家拼价格、炒概念,提前透支了行业对于智能电视的期待。在过去的五年中,互联网电视经历了从零到一的突破,玩家也从最初的乐视、小米,扩展到暴风、微鲸、联想、芒果、TCL等,互联网电视的第一波普及已经基本结束。但不同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电视机在家庭中存在时间相对较长,传统电视换互联网电视的新增用户红利周期会比手机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市场数据:智能电视销售规模近三年突飞猛进,2012年销售850万台,2013年2151万台,2014年3110万台,2015年3412万台,当年销售渗透率达到73%。智能电视销量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2016年的销售渗透率超过84%。2015年底智能电视保有量达到1.05亿台,日活超过3千万户(根据厂商统计,平均有80%的激活率,日活40%)。
2013-2018年智能电视销量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