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与其说是创业 不如说是修行

2018-03-28 11:3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博雅网 黄金矿工无敌版 牛牛游戏 x77论坛 超神游戏 游聚游戏平台官方下载 游戏id 彩票直通车

与其说是创业 不如说是修行

  有人说,在创业的一千天里,只有一天是开心的。

  创业的岁月里,太多的创业者都经历过被投资人虐、被合伙人骗、被员工耍……在他们看来,创业不是播种,不是“种瓜的瓜,种豆得豆”,而是更像一场狩猎,“有可能满载而归,也有可能徒劳无功”,甚至还有可能被猎物袭击,满身伤痕。

  放下“体面” 白手起家

  你会为了“卖盒饭”而放弃一份央企的稳定工作吗?很多人会舍不得,但焦耳川式快餐创始人夏鑫就舍得。2013年6月,他还是中国建筑工程设计院的一名设计师,因为单位周边少有可以吃饭的地方,为了解决同事们“吃饭难”的问题,他开始筹建网络订餐平台。半年后,他裸辞了,正式投身创业大潮。

  最初的创业充满了“味道”。辞职后,夏鑫搬进清华大学里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每月租金900元。在这间平房里,他站直了,头就会碰到屋顶,没有窗户、没有暖气、没有洗澡的地方。更糟的是,没有卫生间,只有一个尿桶。每天早上起来,夏鑫必做的事情就是去一排平房之外的公厕倒尿桶,有时还得排队。

  但这间小平房却是他的办公场所。夏鑫说,“那时候每天都在消耗钱,如果没有进项的话,就难以活下去。”他每顿饭就10元钱标准,“虽然我是卖饭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舍得吃好的,吃饱饭就行。”

  焦耳并不是夏鑫创办的第一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在线订餐平台,用户从平台订餐,夏鑫帮联系提供食物的商家,将用户和商家连接起来。父母无法理解这样的他,在他们看来,夏鑫不过是在“卖盒饭”。

  和夏鑫一样,热度文化CEO邓双成创业前在西安一家综合性集团公司做了4年管理咨询工作。2010年,他决定创业。邓双成拿着同学给的40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十几个人的团队,创立了西安本地的团购品牌“热度团”,赶上当时O2O创业的风口,公司不到半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但到2011年,形势急转直下。大量团购网站崛起,美团、拉手等巨头开始进入西安市场。那是邓双成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压力太大了!他觉得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自己都比别人差了很大一截儿,有很好的创业想法也难以实现。“就像是打仗,别人用的是AK47,而自己是小米加步枪,很难打赢。”

  该踩的“坑”都踩了

  创业里的“坑”不少,抓马创始人兼CEO田京波也不小心掉进去不少。

  2014年,他向亲友借了几万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创立了抓马App,想让艺人与影视、商演、广告和代言等经纪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在线对接。

  创业前,他在媒体工作过,还辗转去过几个创业公司。“我觉得我有优势,资源、资历都有了,所以就试一试。”在田京波看来,自己有机会把公司办成独角兽企业。但没想到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他,同样没避开一个个“陷阱”,先是吃了“技术亏”,后来又被投资人虐。

  2014年早期进行系统开发时,田京波找了一个人负责技术。当时,这个人承诺一个月内把安卓版的系统开发出来,因此要了一大笔钱。然而拖了5个月,系统也没影儿,田京波只好另找团队重新做。不仅延迟了系统上线时间,钱也“打了水漂”。“产品没上线,贡献就是零。”

  2015年4月到10月,种子轮的融资快花完了,天使轮的投资还没着落。田京波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四处借钱,四处碰壁。后来,他找到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尽职调查了半年,答应给田京波投资1000万元,并建议他搬到一个大点儿的办公空间,然后扩充团队。田京波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钱没等来,房租却翻了一倍。

  回忆起那段时光,田京波觉得自己“有点天真”。后来经历多了,他开始明白,即使投资协议签了,也明确了打款时间,但只要钱没汇过来,这些都可以不作数。2017年,公司有一个月发不出工资,田京波把自己所有的信用卡拿出来取现,又通过京东白条等平台借款,才把员工的工资发了。

  “人才坑”、“资金坑”,田京波坑坑不“落”,在他眼里,“创业(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夏鑫觉得,哪怕告诉当时的自己,这个地方有坑,可能还是会掉进去,“有些错是避免不了的。”

  创业难,难在融资更难在招人

  “创业者碰到的困难大部分都跟融资和招人有关。”在真格基金投资管理副总裁刘元看来,很少有创业公司能在资金上自给自足,就算可以,也会为了抵御竞争对手或者与巨头抗衡而融资,“融资永远是创业公司脑子里想的事”。

  作为投资者,刘元平均一天看四五个项目,一年能看1000多个,但投的项目却寥寥无几。每年投资的项目数量也相差很多,2016年他大概投了20个项目,2017年10个都不到,2018年过去一个月时,他还没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投资人找到合适的项目难,创业者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似乎更难,几乎每位创业者都有融资被拒绝的经历。焦耳外卖的第一笔投资是投资人主动找上来的,投了300万元,“那会儿觉得这么多钱,好像永远花不完。”等到了B轮融资时,夏鑫见了二三十个投资者,但这些人都对他的项目没兴趣。夏鑫没有放弃,一直与投资人进行沟通,最后完成了B轮融资。

  早期创业时,田京波两个月,见了八九位投资人,但没有人愿意出钱,一些投资人直言这个项目做不起来,或者说没有五千万元根本做不起来。“后来我一想算了,再聊半年也没人愿意投。”最终,他决定自己投自己。现在田京波更倾向于选择战略性投资,而非纯财务投资,因为战略投资能带来的不仅是钱,资源价值或许更大。

  相对于公司的产品、技术等等,刘元更看重的是团队。在他看来,几乎创业者永远都在焦虑人才问题。 “完全是以人为核心来投的。”

  的确,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缺人”是最大的难点。2013年,邓双成来到北京创立了热度文化。之所以来北京二次创业,是因为他觉得,相比于西安,北京不仅拥有更好的创业环境,还拥有更多的人才。但是,在北京他同样面临招人难。创业公司很难给优秀人才高薪,公司前景也不确定。

  夏鑫工作两年就开始创业,最初招不到合适的人,唯一的创业伙伴就是自己的同学。但两人都是90后,缺乏团队管理经验。“团队是制约公司发展最大的瓶颈,越往后越明显。”他回顾过去几年,亏得最多的还是在人上面,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是造成业务亏损的重要原因。

  谁能“挺”住,谁就赢了

  作为投资人,刘元眼里的创业者普遍是孤独的,他们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却难与人诉说。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