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一张航拍万人吃小龙虾的照片背后,一场新闻摄影变革正在发生
摄影:George Steinmetz
作者:Andrius Aleksandravicius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原文”,用无人机记录空中头条。
ID:jiaodianzz
航拍图展示叙利亚阿勒颇遭空袭后满目疮痍景象。
来源:worldpressphoto.org
这项新法规在2016年8月下旬正式生效,消息一出,CNN随即宣布成立了新部门CNN AIR,负责无人机航拍和报道。CNN AIR团队拥有两名专职的无人机操作员和十几架各种型号的无人机, CNN也被认为在无人机报道领域占得先机。CNN新闻运营高级总监Greg Agvent 10月时曾对媒体表示,对于新闻业来说,十分希望可以拥有配备适用于广播标准和高清无线连接的无人机。而大疆在2016年11月发布的“悟”Inspire 2可输出广播电视行业常用的1080i 50以及720p 60视频信号,兼容主流广播电视制式的新功能,刚好满足了这一点。
以下文章选自焦点杂志社
近年,不断更迭的无人机在画面质量和便携性上都有所突破,帮助新闻人增强在危险地带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几年前,当新闻机构获取了一段由无人机拍摄的影片,新闻头条会是影片本身而不是所拍摄下的地面情况。技术的进步让片段获取变得容易,这意味着焦点可以从无人机回归到故事本身,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成为故事的组成部分。新闻从业者将更多的关注于如何将这些画面更好地呈现出来,在访谈中,无人机被认为是一种新闻的辅助工具。大疆旗下的慧飞无人机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接到了不少媒体的培训需求,还特别定制了航拍摄影课,让更多新闻工作者“既会飞、又会拍”。
《让14亿人吃饱》
一张航拍万人吃小龙虾的照片背后,一场新闻摄影变革正在发生
2018-04-23 20:25 来源:DJI大疆创新 航拍 /摄影 /无人机
责任编辑:
来源:天空之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从天空讲故事
无人机参与新闻报道就只是飞行器从空中拍摄图片和视频来当报道素材这么简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说这段话的是《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他拍摄的8.12天津爆炸事件现场航拍图从8万多张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1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陈杰说,由于事故发生时自己在外出差,赶到现场后许多摄影记者已经发回了大量的报道,但在他印象中,这个大坑的全貌还没有展示出来,因此决定用航拍。“拍下来之后,我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照片”,陈杰说这张航拍图高度地概括了爆炸的影响力。地面留下深不可测的巨型黑洞和一片焚毁严重的房屋,近6个足球场大的停车场停满的数千辆新车在烧毁后依旧排列整齐,相当有视觉冲击力。
最近,第61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公布获奖作品,其中由美国摄影师George Steinmetz拍摄,描述中国人饮食生态的作品《让14亿人吃饱》获当代热点类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组图里最具冲击力的照片是一张航拍作品,从高空俯拍下江苏盱眙县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庆祝小龙虾节的热闹场景。
▊当无人机成为新闻必备
▊新闻感官的延伸
近些年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纽约时报》也开始了无人机动态影像的尝试。在爱丁堡大学的一项针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中,87.5%的受访者表示无人机应用于灾难报道,紧随其后的是战争、冲突,调查性报道以及环境的问题报道。
陈杰接触航拍是在2014年底,当时因为参加一个摄影比赛拿到了一台大疆精灵2。2015年初的时候,第一次用它做环境报道。2015年6月,在福建宁德,他用无人机飞到几个严重污染点去拍摄,镜头下临海的厂区堆放着大量粉状物和渣料的凝结物,一些挖掘机和铲车扬起的灰尘令厂区上空一片灰暗,而在海水覆盖下的排水口漂浮了一层淡红色。这组报道所呈现的福建宁德镍合金产业群污染以及环评造假事件最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天晚上八九点我从北京开车出发,到达天津爆炸现场已经是凌晨了。登上事故现场附近500米的一座高楼,在18层的阳台等,直到天亮,把无人机放飞出去。当天上午拍下的照片不够清楚,等天晴之后,再飞了一次,拍下了这张照片。”
新闻领域未来可能会被划入无人机的行业应用范畴,在这个更高一级的维度中,飞行平台需求在总需求中的占比将大大低于其在消费级市场中的情况,换句话说,负载、软件、系统集成甚至是专业服务这样的新增需求将与飞行器本身一样重要。
陈杰拍摄的8.12天津爆炸事件现场航拍图
阅读 ()
还有调查表明,记者和新闻机构对小型无人机最感兴趣,这些无人机有更好的移动性并且更易于操作,另一项考量是因为目前政府对无人机的控制很多都依据其重量。美国无人机专业新闻协会(PSDJ)的创始人Matthew Schroyer提到,可折叠的便携式无人机“御”Mavic Pro的出现使得无人机成为记者必备工具的趋势更为明显。记者已经被要求多任务式工作,一次采访可能需要承担录音、拍照、视频记录、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等一系列工作,便携式无人机很有可能也加入到这一工作序列中。
陈杰说他一向认为中国摄影师把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强,自己的同行,很多年轻的摄影师都在使用航拍。而在被媒体称之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2015年12月,光明滑坡事件之后才真正重视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深圳卫视记者乔舟说,他们成立了一个无人机工作室,面向所有部门提供服务。在一些新闻专题片中开始大量的使用,优势是更直观也更立体。除了日常的使用,他们还将无人机用于节日的活动直播。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