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科技先行 24条举措全力创建创新型城市
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以及新认定的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和50万元扶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扶持资金。
此外,实施一批共性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集中抓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生物制药及装备、高效电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形成新兴产业示范集群。对符合条件的支柱、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省级奖励(每个分别给予3000万、100万和500万)基础上,市级再统筹给予20%的配套奖励。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技支持。
4月20日召开的淄博市人才科技大会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淄博市强化科技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出炉。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迈进全省前列,为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淄博经济开发区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产城融合的样板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支持东岳经济开发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特色专业园区;支持主城区北部区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支持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支持高效电机和泵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
“产业教授”科技研发最终目的还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后,淄博市将利用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海外科技孵化器和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淄博中心等平台,建设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各区县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建设科学研究链和产业技术链紧密融合的创新平台。
今后,淄博市也将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高青县加快融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培育发展绿色食品种养殖、生物及医药产业。积极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搭建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动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体系。
建立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受托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任务,执行期内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单位,给予最高50万奖励。通过积极推进校城融合全面发展,实现驻淄高校重点学科与淄博市产业的精准对接,完善校城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地方高层次科研人员到驻淄高校担任“产业教授”,鼓励驻淄高校人才到区县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系列政策的出台,也让产城融合预期越来越清晰。今后,淄博市将更加注重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业“铸链工程”,打造联盟品牌。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的发展思路,推动科技成果向园区、基地聚集和转化。
为此,淄博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洪涛为副组长,20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兼任办公室主任。由科技局牵头负责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组织实施,旨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持。
》》招才引智:顶尖创业团队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淄博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推动“人才新政23条”的政策落地,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全市人才发展竞争力。
上述方案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集聚用好科技创新人才夯实发展后劲、推动创新创业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共八大重点任务制定了24条举措。明确16项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及责任单位,并通过强化督导考核,形成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更好地解读上述方案,本报采访了淄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于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产城融合:支持经开区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
》》企业创新:最高1000万激励企业创新投入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