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可穿戴设备将从“小众”走向主流
自2009年以来,这一市场中并购时而发生,但真正的大规模整合于2015年启动。迅速兴起的运动装备厂商Under Armour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最积极。该公司分别以4.75亿美元和8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yFitnessPal和Endomondo。
在此之前的2014年,Under Armour还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pMyFitness,成立了互联运动平台。截至2014年底,阿迪达斯在美国市场已落后于耐克和Under Armour,但该公司也以2.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Runtastic。耐克选择了自主发展的数字化战略,而取得的成果好坏不一。
耳机和音响制造商Jawbone正转型开发运动追踪产品。科技行业巨头苹果和三星也在各自产品中集成了此类功能,例如心率计和运动追踪技术。
其中,Nike+移动应用广受欢迎,但FuelBand手环则不算成功。这款产品引发了集体诉讼,而耐克在和解协议中承认,这款手环未能准确记录用户运动量和热量消耗。
随着这些运动装备巨头继续试验各自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它们强大的营销能力和营销覆盖将协助推动数字化运动和可穿戴设备在大众用户中的进一步普及,促使用户更多地运动(进而购买更多运动装备和运动鞋)。
这一趋势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时装表厂商Fossil Group去年底以2.6亿美元收购了运动追踪设备厂商Misfit。我们认为,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还将看到类似收购,以及科技公司与传统时尚品牌之间更多的合作。而这将继续推动数字化运动和可穿戴设备深入主流。
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总量达到7600万个,比2014年的2900万个增长164%,而到2019年还将进一步增长至1.73亿个(5年内年复合增长率为23%)。我们也看到,可穿戴设备厂商Fitbit于去年6月完成了IPO(首次公开招股),而交易首日收盘市值达到41亿美元。
我们也将看到其他时尚品牌的加入。去年8月,拉尔夫劳伦斯开始销售集成传感器的PoloTech运动T恤,价格为295美元。将可穿戴技术与日用品和著名时尚品牌进行整合将成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的关键催化剂。
数字化运动和可穿戴设备都是“量化自我”的衍生物。2009年,《连线》杂志撰稿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加里•沃尔夫(Gary Wolf)提出了“量化自我”这一概念。随着移动设备、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许多软硬件创业公司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以跟踪用户的活动,包括锻炼、饮食、睡眠模式和生命体征等信息。
“量化自我”曾被认为只会被一小部分运动和健康达人所关注。然而,跟踪自身健康状况的一般原则及带来的帮助正引起大众用户的兴趣。尼尔森的《全球健康保健报告》显示,与前几代人相比,当代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们会有意识地调整生活习惯,更多地锻炼,采取更健康的饮食方式。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