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能手机销量触顶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018-06-04 11:4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1000人艺体艺术波谷 双胞胎伊莲的博客 冰恋小龙女 飞轮少年h korenan2 我的色姐姐 水岛津实ed2k 纪宝成 yy小白龙贴吧 吸乳图 yy刘一手

腾讯数码讯(易静)几十年来,许多市场咨询公司信心满满说,在PC、平板、智能手机及其它消费电子市场,真正的“赢家”不是那些最赚钱或者可以持续经营的公司,而是那些在任何给定时间出货量最大的公司。正因如此,它们的预测连连出错,不过市场咨询公司失败之后又会炮制“新赢家”。须不知,游戏本身正在改变。

看看Oppo

Tech Crunch最近报道说,一年前,Oppp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品牌。Tech Crunch的报道是以IDC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的,文章认为Oppo不惜血本打广告,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因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2015年,Oppo年出货量同比增长67%。去年,按照IDC的统计,Oppo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名,出货7840万台,同比增长122%。

Tech Crunch记者罗素(Russell)说,Oppo绝对是一家值得我们关注的企业,Oppo采用的策略与三星相似。请记住,曾经这种策略的确帮到了三星,但到了今天并不是很有效。

有一个事实被罗素忽略,曾几何时,三星手机销量飞速增长,2014年触及天花板,之后没有任何改善。如果Oppo向三星学习,可能也会碰到天花板,到时出货量达到稳定状态,但是利润不可持续,到时还是没有一个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拉动配件销售,带动服务增长。

一年前,罗素的确说过Oppo所用的策略曾经对三星很有效,但他同时也指出,按照IDC的统计,三星未能进入中国智能品牌前五强。一年之后,在中国市场,三星仍然未能进入前列。值得注意的是Oppo也不再是领先者。IDC的数据告诉我们,Oppo的出货量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对于Oppo在中国的发展,Strategy Analytics给出的评价更加刻薄。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吴义文(Yiwen Wu,音译)说:“2017年四季度,Oppo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吴义文还说:“在过去8个季度里,Oppo不断增长,到了2017年四季度,Oppo的出货量年增长率已经掉到0。按数量计算,Oppo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在第四位,但是它与第五名小米的距离正在缩小。2018年,Oppo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市场渐渐饱和、海外市场面临激烈竞争、业务模式天生有问题,这些都是挑战。”

不论怎样,在过去2年里Oppo的确发展很好。

暂时的赢家会是长远的输家

连续8个季度获胜,Oppo到底赚了多少钱?几乎没赚到什么钱。虽然市场咨询公司夸奖说,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在增长,出货量不断增加,但是它们基本上算是“白忙”。

去年3月,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报告说,2016年整个智能手机产业获得的运营利润达到537亿美元,苹果一家就占了449亿美元,相当于79%。那一年,三星的出货量比苹果多,但是它的利润只有83亿美元,相当于苹果iPhone业务的五分之一。

中国企业呢?它们卖了如此多的设备,利润如何?在整个一年里,华为、Oppo获得的利润都不到10亿美元。事实上,将中国四大品牌加起来,获得的利润也不到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5%,但出货量加起来却是最大的。

如果你连续两年被评为“最佳员工”,但是你的同事因为工作时更聪明,更懒惰,拿的工资却是你的45倍,你作何感想?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是赢家,或者说,你会不会觉得自己需要制定新战略,多想想怎么赚钱才实际?

到了2018年,你甚至有可能不会成为“年度最佳员工”,赚的钱甚至都不够支付租金,更别说要制定一套计划,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继续进取。如果真是这样,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吗?你会觉得自己是赢家吗?

有一个问题更加值得思考:在IDC、Strategy Analytics、 Tech Crunch及其它记者和研究人员眼中,想在智能手机市场获胜,真的只需要追求短期出货量、追求出货量增长,而不在乎赚钱吗?

《华尔街日报》错了

它们似乎真是这样认为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纽利·鹏奈尔(Newley Purnell)最近刊文说:“在亚洲,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停滞不前,或者正在下滑,它为其它手机制造商扫清了道路。”

如果苹果赚走了所有的钱,而竞争对手却在短期之内赔本赚吆喝,在新兴市场推广智能手机,到底是谁在为谁扫清障碍?扫清怎样的障碍?

不知你还记得吗,在iPhone出现之前,曾经有人在美国向企业、消费者出售大量手机?黑莓、诺基亚、微软去哪里了?它们扫清的道路被谁利用了?它就是苹果,现在出售iPhone,ASP接近800美元。

鹏奈尔列出了图表,谈到苹果市场份额在亚洲各市场的下滑,但她并没有将苹果的财务表现与其它公司对比,只是谈到了设备的价格,谈到了各品牌出货量所占的百分比。

不过鹏奈尔的确在文章中说:“因为推出高价手机,上个季度苹果亚洲地区的营收增长了11%,虽然它的市场份额在亚洲地区停滞不前,或者正在下滑。”说这句话之前,鹏奈尔讲了一些故事,介绍一些不愿意购买iPhone的消费者。

中国制造商之所以向新兴国家扩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增长碰到了天花板。而且新兴市场的人对价格很敏感,就像之前的中国一样,就在那些年月里,小米、Oppo、Vivo、华为卖了许多手机,但是没赚到多少钱。

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苹果不只拿走了几乎所有利润,而且营收也占了智能手机总营收的一半以上。现在《华尔街日报》却告诉我们说,从出货量看,苹果正在衰落,这样的论断多么不公。

改变游戏的人

2001年苹果推出iPod,2007年推出iPhone,两款设备的定价都比大多MP3和智能手机高。2010年苹果推出iPad,它的定价只有其它平板的一半。对于买家来说,实际上价格与价格差异并不是那么重要。

曾几何时,微软以1000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销售Windows Mobile设备,但是没有人愿意买。当iPhone出现之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曾经吹捧过售价150美元的摩托罗拉Q,嘲笑一代iPhone的定价。但他没有笑到最后。没多久,微软又开始销售高价Zune、Windows Phone和Surface平板,销量都不大,苹果没有碰到过同样的问题。

2011年,Google也曾推销定价跟iPhone差不多的Android手机,还有昂贵的Honeycomb平板,但是失败了,谷歌与Andorid合作伙伴开始为智能手机、平板设定正确的价格,不到300美元。2012年之前,谷歌曾不断宣扬说,iPhone和iPad定价很高,太贪婪了,这是不正常的,当时它推出了Nexus 7平板,定价只有199美元,还有Nexus 4手机,定价299美元。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