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硬盘过时是迟早的事,但用 DNA 来存储数据是不是有点太科幻了

2018-06-05 11:4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好笑的动态图片 新霸达场站 麻仓优下马作品番号 美祢藤コウ 双色球小宋预测neiba 龙泽优奈 橘梨纱コスプレ连続激イキ 同好原创摄影 孙怡秒删

随后,科学家们得到了一段储存着完整电影的 DNA 序列。最后他们用一种叫做?「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将这段 DNA 序列导入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

第二,信息读写非常耗时。数码信息编入 DNA 目前只能由专门的 DNA 合成设备来做;而从 DNA 中读取信息,重组复原为数码文件也很费时。高德曼团队用了整整两个星期,才完成五个文件 739 千字节的复原。

除此之外,DNA 合成测序,使用的设备和方法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常规工具。这使得 DNA 的存储有效地避开了因设备技术更新换代而起的许多麻烦。所以 DNA 是数码信息长期存储的理想材料,而且存储的时间越长,越能显出优越性。

「费曼博士的想法意义深远——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南加州大学的数学家 Leonard Adleman 说道。他还是「RSA」——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公钥加密算法——的创建者之一。

尽管体内有一段「奇怪的 DNA」,大肠杆菌还是生存了下来并繁殖后代。科学家发现,储存在基因组中的电影在每一代大肠杆菌中都完整无缺。

「这应该是出版史上的最高纪录了,」Church 在采访中说道。

他举出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例子。此前,一些比较乐观的科学家预测这将花费至少 60 年的时间,每组基因测序的费用将高达 1000 美元(测完人类 30 亿个碱基对将需要 3 万亿美元)。而于 1990 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只用了十年时间,花费 30 亿美元。

DNA 存储着生物体的奥秘,是个非常大的「数据盘」。当克服了存储和读取上的难题,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所有的硬盘、U 盘、网盘都可以丢到一边。用一块硬币大小的 DNA,就能存储我们一生需要的数据了。

1994 年,Adleman 宣布他已经成功将数据存入了 DNA 中,并把 DNA 当作电脑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他坚信,DNA 的存储能力是同样大小光盘的一万亿倍还不止。

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数学教授兼数字技术专家 Andrew Odlyzko 称这项新研究「非常了不起」。

1878 年 6 月 19 日,英国著名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把 12 台双镜头照相机列成一排,拍摄一名骑手骑马快速奔跑的场景。最初的目的是想解决困扰了画家和艺术家几个世纪的难题——马在奔跑时四条腿是否可以同时离地。

大脑包含约 860 亿个神经元,然而要想知道这些神经细胞的日常活动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个多世纪后,这段古老的动画和前沿科技进行了一次合作——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将这幅 5 帧的动画存入了活细胞的 DNA 中。这个首次「享此殊荣」的电影片段能随时取出,还能随着细胞增殖而被无限复制。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Church 和其他科学家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能否将改造过的细菌植入人体细胞,记录下细胞的一举一动。换句话说,就是像拍电影一样录下每个细胞的生活。

(硬盘、U 盘、细菌 DNA 在读写速度、数据保留时间、耗电量、数据密度上的对比,图片来源:Nature)

这些「简单」的基本功能,DNA 介质却难以胜任。

? ? ? ? ? ?(左边是原始动画,右边是从细菌 DNA 中复原的动画)

让细菌「监控」神经元

此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存入了 DNA 中。2012 年,Church 将自己的书《Regenesis》的电子数据编辑成 DNA 形式导入了细菌体内,并通过细菌繁殖得到了 900 亿份复制品。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 George?Church,图片来源:Harvard University)

「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把秘密交给位于我们肠道或者皮肤上的细菌,这应该是最安全的保密方式了,」他说道。

存储能力甩硬盘几条街的 DNA

半个世纪前,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就提出了用 DNA 来存储信息这一超前想法。很久之后分子生物学革命才兴起,几十年后才有科学家成功地做到了给 DNA 测序。

数据存储是一个越来越让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每天产生的数据数量惊人,因而储存数据的技术一不小心就过时了,比如被淘汰掉的软盘。

尽管画面不是非常清晰,但是从其中一幅作品上还是可以看出,马在全速奔跑的某个瞬间,四蹄是全部腾空的。后来他把这些照片放到一个在光源前面旋转的玻璃盘上,合成了一套原始的动画。

「想象一下,我们也能做出一件非常小的东西,让它做我们想做的事,」他激动地说道。

「基因不仅仅是文字信息,它也能做一些自己的事,」费曼在 1959 年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尽管这些想法很超前,但我们起码知道,这些生物技术诞生的时间肯定前人预测的要早,」Church 说到。

「人们的本能反应是,DNA 分子那么渺小,怎么能储存海量信息呢?」Birney 博士说到。

? ? (图片来源:Timetoast)

用大肠杆菌的 DNA 存电影

这一研究于 7 月 12 号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引起了一阵惊呼。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人类在探索基因能否作为存储设备上的一大进步。

但 DNA 永远都不会过时。「数十亿年来,生物都在用 DNA 存储信息,而且信息都保存完整,」Adleman 说道。他注意到,现代的细菌仍然能从几百万年前的昆虫琥珀中读取到基因信息。这是因为 DNA?很容易保存,只需放在冷、暗、干燥处,没有恒温恒湿的苛刻要求。它还非常稳定,存放上百万年都没问题。

?DNA 真正取代硬盘还要多久?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