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显示——健康医疗、信息科技、应急避险成三大热点

2018-06-09 13:3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好看剧情番号封面大全 女巨人booru 篠原友里惠 王海珍梦姑 m1185空难事件 合肥28中 好色的妹妹 carib-081613-408 原田明绘 加藤レイナ

“2016年,中国网民关注的科普主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健康与医疗、信息科技、应急避险。从中国网民科普需求目标群体特征来看,科普热点搜索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群体更关注生理健康,男性则关注科技新知,女性的搜索特征更为明显。”

6月7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首批学术成果——《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科普所科学媒介研究室主任钟琦研究员如是解读。同步发布的还有三项学术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平行2018》,以及《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研究报告。

“女性群体特别关注健康、养生、乳腺癌(病)、老年痴呆等生理和健康问题,男性群体的科普搜索兴趣集中在技术、能源和环境领域,对飞行器、碳纤维、混合动力、模拟器等话题尤为关注。”钟琦解释,网民科普搜索意愿调查中,女性群体的搜索意愿比男性高。

中国科普所所长王康友介绍,《中国科普互联网数据报告2017》是在种子词遴选、机器学习衍生基础上,开展互联网科普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研究的成果,为满足公众科普需求、实现精准化推送,提供了优化的决策依据。

“新闻网站、论坛和微博平台,是三个主要的科技信息发布和传播阵地。博客和微博上的网民讨论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助力,纸媒和资讯APP在科普方面影响力较低。”《报告》得出的这一结论,源于对2万家新闻网站、近1000家纸媒、70个主流新闻APP、100万个微博账号、近10万个微信公众账号等的跟踪研究。而在媒体传播的话题性上,健康医疗、生态环境、应急避险类的新闻报道最为热门。

《报告》显示,在中国网民科学常识搜索热词TOP10中,生命与健康主题词语占九成。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底,移动端科普搜索指数高达11.07亿,科普搜索进一步向移动端倾斜。同时,各年龄段的搜索意愿存在一定差异,30岁—39岁网民的科普搜索意愿最高,而19岁以下网民的科普搜索意愿最低。

“尽管我国青少年科普工作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但青少年的科普搜索意愿整体低于其他年龄段,科普获取行为并不活跃。”钟琦分析说,一是科普内容不能准确把握青少年的兴趣点,二是传播方式还需要更多样、生动,“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广播和弹幕方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关注。”

《报告》显示,科学类谣言占比达到47%,接近谣言总数的一半。在科学类谣言中,发现外星人、虫洞等太空类谣言数量最多、传播最广,占比达54.1%;对于许多似是而非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类谣言,判断谬误与否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尽管这类谣言传播量很大,但仅有1.1%被辟谣;在量子、暗物质等前沿科学领域,公众的兴趣和一知半解也衍生出一批猜测和想象。

“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谣言,以吸睛竞争的方式给科普带来很大阻力,转移传播焦点,扭曲了科学的本来形象。”《报告》课题负责人钟琦建议,加强权威科普平台、团队和个人的培育,呼吁更多明星科学家参与一手信息的发布和评议。更重要的是,扶持科学流言和谣言监测平台,把握其发展脉络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通过追根溯源、以实击虚的手段开展传播竞争。

(责编: 央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愿与中国携手科普行

    4日,在北京召开的“院市协同推进国际科普合作研讨会”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20名科技界人士组成的科普交流考察团表示,今后愿与中国携手深入开展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办,是落实“一带一路...[详细]

  • 一堂"顶配"科普课

    5月17日,吉林长春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室里,一堂“走进光的世界”的科普课正在进行。“同学们,这两幅图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画面,在这里我们运用了光学遥感技术。”随着一位白发老者的讲解,两张图...[详细]

  • 科学走下"神坛"引爆公众科学日

    今天的北京气温骤降,阴雨袭来,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的热情。上午9点,国家天文台的大门前已排起长龙——这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上千名来访者到此一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5月19日...[详细]

  • 科普教育走进国家图书馆

    虽然人们都知道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但说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多厉害,恐怕了解的人并不多。为了让人们对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问题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日前联...[详细]

  •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