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能化潮流 等等老人家

2018-06-13 11:3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柚木提娜 rio 坏蛋与恶魔 佐助小樱h 一ノ瀬ルカ 火石结晶有什么用 步步高v205 黑龙江11选5任选三技巧-上竤彩玩 丁龙音 姊姊的护士服

  小编碎碎念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社交沟通、预约挂号、公共交通、网上购物、就餐等位、金融业务、买票选座……都因为有了智能手机的“加持”而大大提速,但是,在年轻人因为生活提速而倍感方便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们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办理各种业务,却有被渐渐抛离的感觉。如今的年轻人离开了智能手机感觉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不妨换位思考,拉老人家一把,我们迈出一大步,他们迈出一小步,别让他们被抛离太远,让老人们和我们共享科技发展带来的幸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新颖、吴多、叶碧君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湘

  不懂扫码支付买菜自备零钱

  某日,老妈去菜市场买菜回来,有点沮丧地说,“真是跟不上时代了!就连卖青菜的都不找零钱了,挂个什么码让微信支付,谁会啊!”一旁正拼积木的小女儿马上跑上前来说:“姥姥,我会啊,你下个微信,挂靠一个银行卡不就行啦!”老妈一听马上说:“挂靠啥银行卡,不安全吧!再说,去买点青菜还要拿个手机到处扫,太劳神啦!我眼睛根本看不见!以后我还是多准备点零钱吧!”

  像老妈这样的小烦恼,相信很多老人家都遇到过。老妈平时和小区的阿姨婆婆们一起唱歌,回来经常和我诉说“老姐妹”们遇到的各种烦恼。比如,年近八十的王婆婆儿女出差了,王婆婆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找相熟的医生开药,去医院才被告知,早就取消现场挂号了,要自己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才能抢到号。“先不说手机上的字那么小眼睛根本看不清,就是那些程序也能把人搞晕了。”

  再比如,独居的李婆婆每次去银行取钱都很费劲,眼睛花了,操作柜员机在年轻人看来再容易不过,但对老人家来说却是难上加难,几个步骤就是记不住,时常手忙脚乱。去柜台排队,经常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有的银行工作人员和善,会帮着办了。但有的一听是要取钱,又让自己去柜员机办……如果老人想办个转账或者买理财产品那就更难了,合同上的字小得厉害,根本看不见,看不清楚怎么敢在合同上签字呢?有一次李婆婆让柜台人员帮她念合同,对方就很不耐烦……”

  又比如,邻居朱伯的侄女给老人网购了一台智能家电——洗碗机,本以为会让老人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谁知道,功能太多,说明书字太小又太复杂,朱伯老两口琢磨好久,觉得太伤神,最终这台价值不菲的机器成了摆设……

  每次和我诉苦完,老妈都会总结道:“现在什么都是智能化,没有手机更是寸步难行!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快成废人啦!”

  的确,智能时代来得太快,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生活提速的同时,能否稍微考虑一下老人家的感受呢?比如,医院全面推行微信和自助机挂号无可厚非,但在自助机旁边,能否适当安排指引人员、为老人家提供贴心指引?再比如,银行可否为老人家提供更人性化的细分服务,起码印制一些字体大些的合同给老人用户使用?一些购票平台除了全部上线外,能不能保留少数电话专窗?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老人家固然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提高技能,但我们在自己大踏步拥抱智能化时代的同时,还是应该“等一等”他们,毕竟,一起向前走,才能走得更幸福,走得更欢快。

  (汤汤)

  智能化时代应推己及老

  外出时,你会因担心迷路而拒绝搭乘便捷的地铁吗?对于年轻人而言,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但这样看似“不智”的笑话,却每天都发生在为数不少的老人家身上。若没有子孙辈的陪伴,他们只会凭借过往的经验,选择乘坐公共汽车作为出行工具,不敢尝试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地铁。

  以广州南站地铁站为例,站内共有9个出入口,50多个楼梯口,6个停车场共有2300个停车位,东西两个主出入口分别连接长途客运站、出租车场等公共交通站场……看到关于广州南站的描述,我们或许也感到复杂感到无所适从,不过,只要利用智能手机,打开相应的室内导航系统,别说要在南站内找人找车找地方,就连在里面玩捉迷藏也不怕担心迷路。可同样的环境,换做不懂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实在让他们望而生惧。

  难道智能时代只给老人家们关上大门?答案真是模棱两可。

  人们都说,科技本身无对错,必将造福人类。老人家既是人类的一分子,必然不受差别对待;但他们又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建设社会,晚年时本以为能用过去数十年的人生经验应变世事,谁知社会变化太快,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老人家们身体渐弱,眼睛朦胧了,腿脚不利索了,再加上或时常遭到不耐烦对待,慢慢变得不敢开口“麻烦”年轻人,将自己困在智能时代之外……

  难道这状况无法改变?当然不是,年轻人、社会均“大有可为”。

  举个例子,我曾在地铁站内看见一幕场景:中年夫妻抱着娃一下子蹬上扶手电梯,随后的老人家却怎么也不敢挪脚,中年夫妻也许在赶时间,在渐行渐远的扶手楼梯上朝老人家喊“赶快”;另一方面,被堵在梯口的乘客也变得不耐烦起来,无奈下,那位老人家只能退出梯口,从旁边的楼梯拾级而上。试想,无论是谁愿意伸出手搀扶,老人家就不必被置于如此无助的窘境,同理,面对这日渐智能化的时代,年轻人应推己及“老”,耐心多给老人家讲讲如何操作,“搭把手”帮助他们体验“新事物”,让他们大开眼界外,还能尝试应用起来。

  而社会方面,质量不断提升的老年大学确实为老人家融入智能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但对于腿脚不灵的老人,也许能尝试邀请老师进社区开设简单课程,以覆盖更多想学愿学的老年学生。大家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力争让科技真正裨益银发族。    (叶碧君)

  后生网上挂号

  老人只能排队

  如果没有去年10月生的一场病,我大概还是一个就医“小白”:没怎么去过医院,不知道挂号的N种方式,也不清楚要看什么科、不了解看哪位医生适合,甚至不知缴费、取药、抽血在何处,只会在医院里兜兜转转。好在我是一个吃了亏特别长记性、学习能力还可以的年轻人,有了去年忽然生病、四处确诊、住院治疗及后续复查的经历,我从一个“小白”快速升级成一个比较会看病的人(听起来有点心酸),在此分享我的一些经验。

  我认为,学习就诊的一些技巧,一来可以让身体不适的自己在就诊过程中舒服甚至愉悦一些,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急症,高效的就诊甚至可以说是在和病魔抢时间,为治疗争取到更多机会,毕竟“时间就是生命”。而这些技巧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挂号。

  常常听人吐槽,为什么我去医院总是挂不上教授号,甚至一个号也挂不上?不可否认,好的医疗资源都是稀缺的,如果病情紧急或危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要当天挂上号或教授号,取决于运气或荷包,要么捡到漏,要么走特诊通道。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会挂号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