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举行

2018-06-25 11:2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又名宜都站长网 佐伯奈 白城师院贴吧 h的动漫图片 色女孩影院 东张中学教务处 铃木蓝衣少年爱截图 仓科加奈吧 动漫美少女吸奶图 雨后小故事 gif 季如风扮演者

来自成都的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展台前人头攒动,他们研发的空气炮及增雨弹发射装置和多旋翼空气质量测量平台吸引了各方眼球。“我们研发的精准人工增雨除霾系统及其测量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即活化水喷洒系降霾装置、空气炮及增雨弹发射装置、多旋翼空气质量测量平台,分别完成地面降霾、中低空暖云增雨降霾、空中实时空气质量测量单打任务。”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工程师白小峰说。

“成都是国内开展科技治霾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成都就和中国环境科学院开展了合作。成都利用各种方式,对产生雾霾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团队。”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与之前相比,他感到成都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城市面貌也改变了,科技支撑在这里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通过高科技手段 实现更加精细的污染来源识别

今年计划安装55套

找准成都大气污染排放源 实施有效减排限排措施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于昆龙,副市长范毅,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上述活动。(记者 常斐)

加大超细清水雾系统应用

昨日,大会还展示推介了一批“科技治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吸引国内外大气治理项目落户成都,推动我市环保产业发展。

记者 宋妍妍 文豪 摄影 马丁

其中,空气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将装有暖云增雨剂的3公斤重增雨弹发射至逆温层、暖云所在的300米—500米高空,增雨弹爆炸撒播绿色环保催化剂,催化剂从暖云中吸水形成精准人工增雨,达到降霾目的。“目前已完成整机系统验证,降霾效果52%。” 白小峰介绍。

五院士聚首为治霾开科技“药方”

在展示区内,整齐排列的白色雾霾净化机同样惹人眼球。“公司系列空气净化设备采用独立原创的金属间化合物膜(易态膜),这是全球领先的同时具备自抑菌、可再生、长期稳定过滤、无二次污染等特性的空气过滤材料。”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公司还自主研发了适用大型公共场所的大型除霾机,可用于候车厅、候机厅、地铁站、会议室、商业街等大型公共场所。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观测技术、数字模拟技术和排放清单技术都要往前推进,将排放数据、气象数据和大气成分数据作为核心,从而形成一个大型的技术平台,在科技治霾中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贺克斌认为,受制于地形、气象等条件,成都需要科学减排,即差异化、精细化和动态化。如在精细化方面,利用大数据和高科技手段,提升准确性,实现更加精细的污染来源识别与源解析。同时,可以通过细化供需、精细网格和逐时动态,提高时空分辨率、源识别精度,具体到行业的管理,精准施策。

此外,他还认为,在持续改善PM2.5的同时,还要控制臭氧污染,给市民营造良好的环境。

“成都环保军团”新科技

在昨日的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上,省内外43家单位参展,多项治霾“黑科技”集中呈现。其中,23家“成都环保军团”集结亮相,从源头治理到仪器设备研制等,成都环保企业的创新技术与产品,让治霾更“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贺克斌:

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 为其他城市科技治霾提供标杆

汇聚全球专家智慧,共商务实管用良策。开幕式后,17场主题演讲和论坛交流相继举行。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陆军防化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南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围绕《美国冬季细颗粒物控制研究》《大气污染精准溯源与动态优化控制》《成都平原空气质量改善—主要挑战与技术选择》等主题,分析研讨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为成都长效治霾积极建言献策。

降霾效果达52%


让治霾更“智慧”


罗强在致辞中说,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铁腕治霾。雾霾治理既要采取关停“散乱污”企业等短期措施,更要依靠科技力量来形成长效治霾机制。成都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坚持以成都大气污染防治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筹建大气污染防治防控院士工作站。期盼与会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推进科技治霾科技进步,助力科技治霾事业发展,共创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美好明天。

会场外展示的除霾装备

昨日,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举行,5位院士、数十位环保专家、数十家环保企业来蓉参会。会上,嘉宾们聚焦成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围绕环境政策、大气污染成因、治理措施等专题,分析研讨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为成都科技治霾出谋划策。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

他介绍,NARS系统目前已在成都实现了对未来3天逐小时溯源,同时给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的减排限排对象及减排效果。黄顺祥还建议,建设针对精准溯源控制的动态排放源大数据平台,将溯源和优化控制精细到街区、小时尺度与具体排放源对象。同时,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控制措施与控制效果评价系统,评估工厂减排、交通管制、超细喷淋、汽车尾气净化、雾炮车等控制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和实施代价。“治标的同时还要治本,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从喷头中喷出的超细水雾,打在身上,衣物也不会被雾气打湿。“这款名为‘超细清水雾系统’的除霾装置通过高压作用,形成粒径1-10微米的雾粒,从而达到景观和空气清新舒适的局部小气候。”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超细清水雾系统在天府广场安装运转。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试:系统启动后,在空气污染的天气中,喷淋水雾后,PM10下降39.1%,PM2.5下降15%。“今年将继续扩大天府广场周边超细清水雾系统应用,计划安装55套,形成示范样板。”

“运行半年来,将成都大气污染等级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同时通过精准溯源,找准成都市污染的来源。”黄顺祥说,成都地区大气污染呈现“三七规律”,即30%的排放源导致70%的大气污染,且当天的排放源对当天大气污染的贡献为主,对第二天的贡献相对较小,通常在10%左右,对第三天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气污染应急控制需要找准的主要矛盾,就是导致成都70%的大气污染的30%排放源,对这30%的排放源实施有效减排限排措施。

精准人工增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