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一家互联网银行如何3年拿下850万小微用户
▲ 本文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大银行不服务小微企业就没有未来。”
在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位银行行长的一句话,获得李克强总理高度赞许,他还说,服务小微企业“这一理念必须深入到银行各个层面!”
小微金融这块“难啃的骨头”,在新金融、新技术的助推下,正成为部分银行的“黄金赛道”,新兴的互联网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也大有可为。
一年时间给小微经营者发放的贷款增长超4倍,网商银行2017年年报中公布的数据,令当前诸多银行艳羡。2017年,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4468亿元,其中有264.5亿元发放给了农村用户。
成立于2015年6月25日的网商银行,定位为一家服务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银行,成立短短三年时间,网商银行已经为850万小微企业服务,加上其前身阿里小贷服务的客户,提前完成了马云提出的3年服务1000万小微企业的目标。
码商“神助攻”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信贷需求缺口大。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两者合计约占市场主体95%。截止2017年7月,中国小微企业名录中小微企业数量高达7328万家。
根据2018年6月末网商银行披露的数据,累计服务小微经营者达到850万,覆盖了中国小微企业群体的1/10以上。
单单2018年上半年,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经营者数量,由年初的571万增长到了850万。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网商银行服务小微经营者新增了279万。
小微客户为何会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根据网商银行披露的信息,其小微客群主要有三类:
一是在淘系商家。2017年,网商银行对天猫和淘宝商家信贷业务进一步升级,提升了客户的准入率和授信额度,实现了信贷规模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码商。网商银行通过支付宝线下铺设的二维码收付款业务,为小微商户提供“多收多贷”的信贷服务。
三是农村用户。网商银行结合阿里巴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平台和农产品销售平台,为农业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农资采购到农产品销售的整体金融服务方案。
过去一年最大的亮点是码商。在2017年6月推出该业务之初,网商银行行长黄浩就曾表示其前景会非常惊人,一年之后对于网商银行小微客户的快速增长,黄浩则称码商是“神助攻”。
截止2018年6月底,在网商银行累计服务的850万小微客户中,有300万是“码商”,半年时间就增加了200万。
根据网商银行此前公布的数据,这些线下小商户笔均贷款仅7000多元,平均使用时长为50天,“低、急、快、频”是其金融需求的特点。
在这样的需求下,网商银行将服务客群下沉到小商户,真正做“微企业”金融服务底气何在?
人力成本下降99%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总体上依然面临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会长李东荣曾如此描述小微金融的现状。
网商银行做小微金融的背后,有新技术支撑的底气。
目前,该行已经创新运用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310”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让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大大提升。
网商银行董事长井贤栋举了一个例子,在晚上23点到凌晨4点,还有7%的“码商”在申请贷款。机器可以为他们24小时服务,实现及时到账,为第二天的经营做好准备。
网商银行测算过,通过“310”模式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元为计算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而过去要发放一笔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是2000元。
从2000元下降到2块3,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成本下降99%!
网商银行还透露,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的小微客户占比35%(可理解为复贷率),准时还款率99.15%。
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效率的提升,还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风险控制方面,网商银行风险管理部资深总监静敏介绍,为了破解信用数据积累难题,网商银行在商户身份识别、商家经营状况分析和预测、反欺诈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风控技术探索,AI、云计算等能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黄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过,网商银行的风控体系结合大计算、人工智能,汇总形成了10万多项指标,创建了100多种预测模型和3000多项策略。
做小微金融业务,要想获得利润的快速增长,要规模更要风险的控制。根据网商银行披露的数据,2017年其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增速高达408%,而其总体不良率仅1.23%。
“我们确实是不追求短期利润的高低。”黄浩称,2017年最值得骄傲的事是,在网商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差不多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其贷款利率还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
不把融资成本转嫁给用户,网商银行拿什么要效益呢?“第一向风控要效益;第二向基于AI的运营能力要效率。”黄浩如是说。
未来3年联手1000家机构
在过去3年850万小微企业服务的基础上,网商银行还宣布了它新的三年目标。
2018年6月,井贤栋宣布未来三年网商银行将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服务3000万个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同时,宣布启动“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
“目前我们和金融机构合作已经过了100家,”网商银行副行长金晓龙告诉轻金融,“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个主要(合作)模式都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在未来三年和1000家金融机构合作不难。”
目前,网商银行和金融机构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把十个行业的客户向合作伙伴开放。
二是开放风控技术、信用模型,例如根据合作银行对客户和一些资产的风控的需求,帮助合作银行进行风险过滤以及更好的获客。
第三则是网商银行完全作为信息服务中台,将包括保理工具等中介技术的工具推给金融机构。
“利用网商银行和蚂蚁金服的数据、获客能力,我们能够精准抓住一些小微客户和农村的客户问题。”合作伙伴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表示,今年5月份刚刚开通的网商小微贷款,一个多月的时间规模就接近4个亿。
对于是否与开放进来的金融机构存在竞争关系,黄浩表示,网商银行希望实现的结果不是运用科技把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做大,而是把整个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做大。
服务3000万个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目标,覆盖数量已经超过我国小微企业总数的40%,网商银行这个目标会不会提前实现?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