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可穿戴设备可用作医疗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07-13 11:3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男人看了就硬的图片 立花美凉 淘宝的违规行为分哪两种 天线宝宝 983438.com 泷川雅美 男人叉b的动态图片 惊梦残篇 隐隐望青冢 南京晨报电子版 163803

腾讯数码讯 (任艳梅) 可穿戴尤其是健身类的产品已经走进人们生活中,最便宜的运动手环已经不到100元,还有大量的运动手表、睡眠监测器、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大脑锻炼、放松设备甚至是能够监测血糖的设备。显然,可穿戴设备与医疗设备仅有一线之隔,但这个距离是巨大的,因为它们没有获得医疗设备认证。

不要忽略医疗认证资质,这相当于保健品和药物之间的差别。那么,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

数据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运动监测设备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所手机数据的准确性。即便是使用相同的动作、心率传感器,不同品牌间设备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这取决于不同的软件算法。但遗憾的是,业界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当然,如果用户仅仅是为了减肥,监测热量消耗,数据即便不太准确可能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一个心脏病患者想要使用心率胸带或是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数据,那么准确性便是关系到生命的重要数据,这些心率监测设备显然需要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认证标准。

大部分产品仍是“自我安慰剂”

著名医学专家Des Spence表示,大量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产品仍是一种“自我安慰剂”,就好像一些自我检测医疗设备,如血压监测仪、艾滋监测试纸等等,碍于技术限制永远无法达到专业医疗设备的准确性。他还专门指出“婴儿胎心监测”类设备的不足,指责这种产品让孕妇变得偏执、挑食,缺乏实际意义。

Des Spence表示,自检设备互联网化是一个好现象,但需要适当的监管,尤其是在厂商不断夸大其医疗作用的情况下。遗憾的是,即便是如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对于可穿戴设备认证和监管的进度仍比较缓慢,一方面,要考虑到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不能过度严格伤害市场经济;一方面,需要制定一个全新的、合适的标准,来权衡其医疗价值,要想实现这种平衡还需一定时日。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场中主打“医疗级”体验的可穿戴设备都不是很靠谱,所以用户在购买时不要过度地相信、迷恋其所宣称的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