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齐贤街道办起智能手机“扫盲班”
作为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早已步入寻常百姓家。
智能手机扩大了生活圈子,丰富了生活内容,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也增加了使用难度。尤其是对于不少老人来说,如何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成了他们“幸福的烦恼”。
今年3月,齐贤成校送教下村举办的“扫盲班”中,专门开设了“智能手机课堂”,赋予了“扫盲班”新的意义。至今,两期“扫盲班”已有100多名学员学会了智能手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智能手机课堂”有成效
70多岁老人与孙子开启视频聊天
今年3月以来,齐贤成校组织举办的“扫盲班”每周四在齐贤街道齐贤村文化礼堂固定开课。“扫盲班”自开班以来就深受欢迎,尤其是因学员需求专门开设的智能手机课程更是备受青睐,每次离上课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学员们就早早地坐到了座位上。
上周四,记者赶到齐贤文化礼堂旁听时,授课老师还没来,但是学员已经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了一起,他们捧着手机、戴着老花眼镜,认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时与身边的“同学”交流探讨,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微信聊天。”今年76岁的韩奶奶是二期学员中最年长的,今年春节期间,孝顺的孙子为了方便奶奶与家人联系,专门送了她一部智能手机。但是因为不会玩,这部智能手机被韩奶奶当成了普通的移动电话来使用,平时只是用来接听家人来电。
韩奶奶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她已经学会了微信聊天,不用打字,只需发语音信息就能与家人无障碍交流。更方便的是,微信还可以视频聊天,不仅能说话,还能看到人,真是太神奇了。韩奶奶一边说,一边得意地尝试着给孙子发了视频聊天,向他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和韩奶奶一样,周围的几位学员也熟练地与家人用微信进行交流。不少学员还相互加了好友,分享着刚收藏的表情包和在朋友圈看到的新鲜事。这一刻,手机带来的乐趣和掌握新技能的成就感,让这批50-70多岁的学员,开心得像群孩子。
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扩大了圈子,拉近了距离
“老师,帮我看看我的信息发哪里了?”“老师,拍照的摄像头要怎么设置?”……相比其他课程,“手机课堂”总是显得格外热闹。上周四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手机拍照和发微信朋友圈。听着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学员们一个个全神贯注,有的学员还认真做起笔记,生怕错过了重要信息。
60多岁的何阿姨喜欢跳广场舞,平时经常和姐妹们参加各种表演。“每次表演完,姐妹们总是会在朋友圈发漂亮的照片。”何阿姨说,虽然老早就买了智能手机,但很多操作都不会,因此每次看着姐妹们发的朋友圈特羡慕。这次参加学习,除了要学习拍照片、发朋友圈,她还想学习制作电子影集,把平时的演出照片都存起来。
50多岁的沈阿姨接受能力比较强,在上课认真听讲的同时,她还经常向儿子、丈夫请教,目前她不仅学会了微信发红包,还学会了扫码付款。沈阿姨说,上街买菜找零钱是让她觉得最麻烦的事情之一,自从掌握扫码付款的本事后,买完菜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就都解决了。
“现在的手机的确是方便了,通过手机,我可以聊天、唱歌,认识很多新朋友,也可以上网看新闻,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沈阿姨说,一部智能手机就扩大了她的生活圈,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能帮助她通过语音、视频等各种形式与父母长辈和亲戚朋友进行交流,更加拉近了相互的距离。
教完智能手机还将教智能家电
让更多人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
“班级里的‘学生’都是50多岁到70多岁的老人,但他们的求知欲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授课老师陆伟明被老人们认真的学习态度所折服。他说,“智能手机课堂”刚开课时,他认真做了准备,但讲课过程中发现,老人们的需求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有的老人想学拍照,有的老人想学网上购物,还有的老人甚至想学视频制作。为了让大家学到想学的东西,他往往会根据要求精心备课。
越是接地气的课程,就越受群众欢迎。齐贤成校校长冯明海说,他们在前期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子女为了让父母少受累,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会选择给他们添置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机等各类智能家电。
“对于年轻人来说,智能家电的确极大地方便了生活,但对于老人来说,复杂的操作却总会让他们晕头转向。而这时,子女却鲜有陪在身边示范操作的时间。”冯明海表示,“智能手机课堂”的开设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下阶段,他们还将根据学员需求开设“智能家电课堂”,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