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互联网巨头的护城河
互联网巨头的护城河
2018-08-01 22:18 来源:接招 美团 /互联网 /淘宝
原标题:互联网巨头的护城河
拼夕夕上市,很多人把它看做下一个“淘宝”,或者有可能颠覆淘宝。一个理由是,淘宝卖过假货,卖山寨货的拼夕夕也能复制成功。
当年小米一夜爆红,一大批互联网手机跟进,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名中只有小米一家是2010年之后成立的。
刘强东说,腾讯电商业务下嫁给京东之前,双方谈了两年都没谈成;等到刘强东赴美游学,腾讯以为等到了机会,又打了8个月,最后还是认输。
从团购开始,就有人不看好美团甚至团购行业,但依然挡不住美团先后拿下了到店、电影票、外卖、酒店预订等多项市场占有率第一。
上述这四家公司,市值(估值)从200亿美金到5000亿美金不等,应该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四家电商平台了。区别在于,有的提供的是商品,有的提供的是服务。但不管怎么说,未来十年中国人的全部网上购买行为,可能主要集中在它们四家身上。
这四家公司走到今天,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不合适,说是“九十九死一生”可能会更贴切。
阿里战eBay、抗腾讯、打百度,后来又遇到无数垂直电商的围攻,不但没死,还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的两极之一;京东也是一路遭受围剿,从新蛋到当当再到亚马逊中国,直至遇上阿里,依然占据B2C的半壁江山;小米的敌人一度是魅族、锤子、一加手机等少壮派,而后又被华为、OV等巨头反扑,终于死去活来;美团的边界更宽、面临的敌人更多,但就是能够做到“门门功课考第一”。
阿里巴巴(淘宝)不是中国第一家C2C,京东不是中国第一家B2C,美团不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外卖配送公司,小米不是第一家喊性价比的手机厂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别人,霸占了中国互联网的消费入口?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护城河的?
打造爆款业务是前提
2003年非典期间,淘宝网上线,当时eBay的市场份额接近100%。2005年底,淘宝在中国C2C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8%,此时eBay的市场占有率是32%、腾讯拍拍是3.8%。淘宝两年时间实现绝对逆袭,从此之后独步天下。日后阿里所有其它核心业务的诞生,都离不开淘宝的强大。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B2C前四名分别为: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新蛋中国。而2010年,京东成为中国首家销售额过百亿的B2C。也正是在这一年,京东开始品类扩充,图书等品类先后上线。可以说,没有3C类产品的护航,京东的品类扩充战略不可能成功。
2013年4月9日,小米2s正式发布。一上市就好评如潮,以至后来的米3都活在它的阴影之下。后来小米2s甚至被米粉比作“小米历史上的iPhone4s”。而小米生态链的大规模布局,也是从2013年之后开始的。
美团2013年进军外卖业务时,当年已经与大众点评是团购市场的老大和老二;而从去年开始布局新零售、出行等业务时,美团外卖也早已成了市场老大。
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学理解,上市四家公司都是“不务正业”的典型:不停地业务扩张、永远在拓展边界。但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它们都是在原有业务形成绝对优势甚至垄断情况下,强攻新业务的。
也就是说,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不是一刀两断,而是有着极强的协同性。
核心业务的繁殖能力
提到互联网公司业务多元化,就不得不提乐视。从一个二线视频网站,到手机、电视、汽车、金融、体育……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一面旗帜,但最后还是成了一个笑话。
其实看看乐视做的每个业务,无论哪一项,都没有进过行业前五名,甚至大多数业务连前十都进不了。当年杰克·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CEO的时候,烧向这家素以多元化著称的全球巨头的第一把火,就是只保留在各自领域数一数二的业务。GE不敢做的事情,贾跃亭想做,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小米、美团,都与乐视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四家公司的多元化,不仅仅是首先打造了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爆款业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了自己的核心能力。正是这种核心能力,才保证了边界的安全性。
当年刘强东在董事会上提出砸10亿美金建物流、配送体系的事实,京东账上只有不到2000万美金。所有投资人都反对,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今天来看,正是自建物流、仓储、配送体系,才成就了京东的护城河;京东的核心能力不是卖货,而是购物体验。后来京东进军大家电、百货、图书、生鲜等品类,都是强化核心能力的表现。
以图书为例,这也是当初从投资人到公司管理层普遍反对的事情,但刘强东就是觉得有价值。
价值点在哪里?比起3C等品类,虽然图书客单价低,但复购率高。每人每年平均买一部手机,这就意味着一年只登录一次京东,谁能记住自己的账号密码?但图书不一样,相对3C产品,属于高频SKU,至少能让用户记住自己的账号体系,从而有可能购买京东的其他产品。
这就是图书业务的价值所在:表面上看是新业务,其实它不断在夯实京东的核心业务,同时也让整个物流业务快速运转起来,进而拓宽、做深护城河。
直到今天,还有人愿意拿美团的业务多元化说事儿。其实看看王兴今天说的与创业之初做的有没有区别,就能看出来美团到底是不停拓展边界,还是不断打造核心能力。“吃得更好,活得更好”是王兴给美团定下的口号,据说这8个字王兴想了一年.
那么,美团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美团对“吃”这个底层需求的专注和满足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国其它互联网公司。
目前围绕“吃”,美团点评主要有各项核心业务:到店和外卖。到店其实是当年团购业务的升级版。这两块业务,百度也先后做过,就是收来的糯米和自己的外卖,但最终都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美团每花一分钱、每投入一个员工,都是围绕“吃”做文章,而百度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团购和外卖当做自己的生命线。
而美团每做一个新业务,都不是涉足自己能力圈之外的事情,而是核心能力自然进化的结果。猫眼电影的诞生,就是因为电影票当年在团购业务中数据优异,才单独分拆出来的;外卖则是对到店业务的补充,从而造就了今天美团超过50万人的及时配送队伍;而这种配送能力,又为接下来的无人配送提供了最真实、最庞大的商业场景。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