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风口上的猪:可穿戴设备前景堪忧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低功耗蓝牙等无线标准的推出,可穿戴设备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最新公布的市场报告,可穿戴设备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呈现稳步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突破1140万台,几乎是2014年同期(380万)的三倍。
而且,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也不尽人意。目前来看,穿戴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市面上所能购买到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还只能局限在拍照、导航、查看天气、辅助社交、协助监测健康信息及辅助运动方面。另外,可穿戴设备一般都需靠其他智能设备才能实现其产品功能,并不能够真正独立作为一款设备使用,连接手机比较麻烦。
今年以来,随着Apple Watch的发布,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可穿戴,它们大都具有健康追踪的功能。然而很多人对健康追踪得来的数据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数据会被黑客窃取利用。
第四,变现模式
近日,在一项1900万Fitbit注册用户数调查中发现,只有950万是活跃的,也就是说,用户购买Fibit智能手环后,有50%的用户很少使用甚至停止使用。而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性差缘于产品本身的诸多弊端。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 安全 商业模式
举个例子。世纪佳缘一直专注婚介市场,用户一旦牵手成功便从平台上流失,而通过智能手环,则可以将这部分用户留存,进入婚恋市场。具体来讲,世纪佳缘设计的模式为,通过传统的婚介模式服务单身用户,然后通过智能手环跟踪牵手成功的用户,获取相关数据,进而实现推送比如婚庆等产品,由此打通婚介、婚恋和婚庆整个产业链。
此外,三星、苹果、Pebble的智能手表也加速了可穿戴市场的发展。依据IDC报告,三星在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为60万,是惟一一家进入前五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生产商。Pebble在2014年销售了70万块智能手表(预计今年为80万),虽然销售数量远不及手环类可穿戴设备,但作为智能手表,这个销售业绩亦不是小数目。
第二,缺乏现象级产品
无论是硬件+客户端,还是纯硬件模式,可穿戴品牌商都加入了云平台,即用户在可穿戴设备上交互产生的数据都将传入云端,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1929年美国经济日趋繁荣,工业生产指数达到惊人的126,而同年秋季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
前文提到,可穿戴市场已然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在未来应用方向上看,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健身运动类需求将成为最大亮点。
结语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产品本身的营销获利,但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大有不同,可穿戴设备更依赖于后续的变现模式。
但是,近期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报告称,约1/3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会在购买6个月内停止使用。产品销量大幅增长预示可穿戴市场的巨大潜力,而用户活跃度与产品粘性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盈利增长点。看似繁荣的可穿戴市场的背后,其实隐忧重重。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