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直面补贴退出后市场化竞争 湖州动力电池产业谋求可持续发展

2018-10-13 11:06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behave造句 性绞姿始动作动态图 坂下梢 shuizhongse 傲世九重天顶点 沙雪 哲佑事件 红叶舞秋山 吉泽明步作品编号 小爸爸新闻发布会 古川琦女装

  绿水青山、郁郁葱葱。在对湖州市电池产业发展的探访过程中,记者最先感受到的是这里宜人的环境。身处其中的动力电池企业,也都在积极践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面对补贴退坡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湖州的电池企业未雨绸缪,纷纷将目光瞄向了两年后补贴完全退出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远见离不开湖州当地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正如当地一位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所言:“背靠绿水青山,更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电池产业。”

  湖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完善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湖州也把这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并积极为企业、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湖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湖州市新能源汽车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吉利、万向、均胜、拓普等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围绕“三化”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借助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本地企业在电池行业积累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湖州把动力电池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

  据了解,目前,湖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已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制造,电机、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湖州各县区都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其中,吴兴区、湖州开发区和长兴县在产业布局上更为完善,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长兴县画溪街道、湖州开发区分别被浙江省列入新能源小镇和智能电动汽车小镇;湖州市被列入浙江省五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基地之一。

  目前,湖州市落地新能源整车项目6个,其中普朗特纯电动物流车和恩驰纯电动客车已通过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普朗特已有两款车型发布,规模化制造基地拟启动建设;恩驰首辆纯电动大巴已正式下线;吉利集团总投资326亿元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60万台变速器项目正式签约;游侠超级汽车项目也开始动工建设;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投资的120亿元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中山西易智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2.6亿元的氢燃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均已落户德清县。

  动力电池支撑力明显

  “动力电池产业是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支撑点。”上述负责人表示,湖州的电池产业发展较早,积累了一定产业基础,超威、天能两家企业在铅酸电池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近年来又逐步拓展至动力电池领域,表现出一定竞争力。同时,湖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好的发展态势也吸引了新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里布局,如微宏动力把总部设立在了湖州。

  目前,湖州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达到十几家,产业竞争力初步形成,对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已形成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以及单体制造、系统集成、BMS等完整的产业链,永兴特钢还收购了江西一处锂矿,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此外,湖州相关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涵盖了三元、磷酸铁锂、钛酸锂等多个方向,紧跟行业发展大势。微宏、天能、超威、天丰四家企业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全市锂电池现有产能6GWh,2017年实际配套约2.75GWh,约占全国总配套量的8%。在建项目有微宏三期、遨优、金冠鸿图等,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到50GWh。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不断加强,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困难。为了更好培育产业发展,湖州除在政策上给予企业转型升级更大支持外,也在积极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据了解,湖州已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企业研究院9家;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高层次人才队伍中“两院”院士13位;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7人,“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业团队16个,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创新领军人才8人。人才的储备为企业、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超威: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转型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深处“寒冬”,然而,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动力电池企业却不惧“寒冬”,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这家企业就是超威集团。超威何来的底气?带着重重疑问,记者走进了这家老牌动力电池企业。

  进入厂区之前,尽管前一天已经事先预约,记者还是遭遇了阻拦,一定要经过定点对接人的沟通并登记才能进入厂区。进入厂区之后,记者才发现,大门这一道关只是超威严格管理的一个缩影。

  多元路线并举

  1998年成立,2015年开始由电池制造商向能源制造商、运营商、服务商转型,超威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如今一个在全球设立108个子公司的香港主板上市、年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严格的管理确保了超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

  走进锂电展厅,最先吸引记者眼球的不是超威这几年在锂电领域的各种研究成果,而是与展厅隔了一道玻璃幕墙的自动化锂电生产线。在这里,大量的机器操作取代了人工,锂电池在生产线上快速生成。这样高效先进的生产方式打破了记者对电池企业低端生产的固有印象,而敢于把这条生产线和展厅一起对外开放,更足见超威在生产方面的实力和信心。

  “您看到的是我们今年刚刚开发成功并量产的新一代汽车动力锂电产品(方形铝壳),它在实现能量密度221Wh/kg的前提下,能够达到常温循环充放电超过3000次的长寿命,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比肩行业量产动力电池的最高水平。”超威集团锂电技术负责人介绍。他同时告诉记者,目前生产线上正在生产的是一款高能量、长寿命、高安全的新型锂电池,它是超威的第三代汽车动力锂电池,目前这款产品产能可配套1.5万辆新能源汽车。

  除了生产工艺的提升,超威的锂电池技术也在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在锂电池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自主研发与合作相结合的战略。在型号技术路线上,主要采取方形吕壳、软包形式;在材料体系上包括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等;在产品梯队上,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超长寿命、低成本的产品已成型。这样的多元化战略可以保障我们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该技术负责人介绍。

  多方合作实现技术领先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