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体育智能穿戴的蓝海中,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2018-10-18 12:3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宋茜整容 舒克贝塔和五角飞碟 魔道之极2五卷 政坛之官欲 银荡的护士 静香邪恶图片 动漫女孩被虐 rd-295 海青缘 翻跟头亲亲gif

体育智能穿戴的蓝海中,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2018-10-11 16:44 来源:钛媒体APP 开发 /手机 /智能穿戴

原标题:体育智能穿戴的蓝海中,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几年,随着体育行业的爆发,体育智能用品也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元,增长率达到35.7%。在可穿戴行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不断成熟之后,2018年的智能可穿戴体育用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46.0亿元,增长率为26.5%。

体育智能可穿戴用品的出现,让运动变得更加科学化,用户可根据智能用品提供的数据来定制专业的训练计划。另外,智能用品的听歌、语音提醒等功能也为用户提供更加愉快的运动感受,因此智能可穿戴用品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

传统体育企业纷纷退出智能领域,原因为何?

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未来趋势,智能用品都有着诸多好处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引来了非常多的玩家涌入,尤其是一些传统体育厂商,也大批加入到了体育智能穿戴领域。可理想虽好,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大多企业在体育智能穿戴市场上销量惨淡,在市场寒冬中相继退出体育智能用品行业。

先是2014年知名体育巨头耐克关掉了Nike+Fuelband智能手环和Nike+系列运动手表等智能运动硬件产品线,同时撤掉了旗下智能运动硬件部门;随后2017年11月,高端运动品牌安德玛宣布退出智能用品市场;同年年底,阿迪达斯也宣布停止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开发……

巨头们的退出让体育智能穿戴领域迎来“暗黑”时代,市场陷入一阵退潮期,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难道体育智能领域成伪需求?其实运动品牌巨头们相继退出的背后,是品牌内因和市场外因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 内因:传统体育巨头缺乏电子设备研发基因
  • 体育智能穿戴用品,虽然与体育密切相关,但它的亮点在于智能化,需要极高的科技研发技术。可想而知,以传统体育起家的巨头们进入智能可穿戴市场无疑是一场“跨界”尝试,且市场上的体育智能穿戴用品普遍不够“智能”,多数智能用品功能简单,并不完善,各类产品也是良莠不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对于没有科技研发基因的传统体育企业来说更加难上加难,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如阿迪达斯在2013年推出的Smart Run,Smart Run是一款运动智能手表,其功能包括GPS、测量心率、音乐播放等,与当今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并无太多亮点。且手表采用的定制版Android 4.1系统,也无法安装其他应用,缺乏扩展性,是一件相当鸡肋的伪智能运动产品。

    最关键的是手表续航能力欠佳,据用户反应,单单用于训练的话,Smart Run手表只能坚持两天左右,若是其他功能一起使用,则仅仅能用一天,需要经常充电,这对于需要经常佩戴手表的用户而言极为不便。

    由此来看,传统体育企业进军体育智能市场,自身相关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达到广大用户们的心理预期。

  • 外因:市场尚不成熟,众多玩家的涌入令传统体育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 当然,缺少电子设备研发基因的内部原因只是给传统体育企业设下门槛,而复杂的市场外部因素才是导致大量传统体育企业退出体育智能市场的重要推手。

    其一,体育智能用品还未普及,人们对于体育智能用品缺乏认知。

    目前,体育智能用品领域还处在发展阶段,市场尚不成熟,大众对体育智能用品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层面。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销售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分别占比70%和25%,而智能自行车、运动耳机等其他产品占比仅有5%。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企业推出的智能跑鞋、智能体重秤等智能用品很难打开局面。另外,智能产品通常价格不菲,像苹果出产的运动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3已经超过了3000元,令消费者们望而却步,所以价格方面也大大限制了体育智能用品的普及。

    其二,苹果、小米等手机科技公司后来居上,抢占大部分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510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手机公司苹果牢牢占据销售量第一的位置,中国手机品牌小米、华为分列第二和第四位,排名第三的则是曾经智能穿戴的霸主Fitbit。相比华为暴增147.0%的亮眼数据,Fitbit却下降了28.1%,照此来看,Fitbit的处境堪忧,今后很可能会被华为抢去前三的宝座。

    由此观之,手机厂商似乎在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拥有极大优势,市场大部分份额已被手机厂商收入囊中,在这些问题影响下,传统体育退出体育智能用品市场也是无奈之举。不过在感叹传统体育巨头出局的同时,手机厂商的异军突起出人意料,不得不令人产生疑问,为何手机厂商能够成为后来居上智能运动产品玩家?

    手机厂商为何能成为智能用品主流玩家?

    相比传统体育企业,手机厂商特有的科技基因成为其迅速崛起的最大法宝。传统体育企业研发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力和技术难题,而靠技术“吃饭”的苹果、华为等公司显然在智能领域起点更高,硬件设施也更完善,因此传统体育企业败下阵来也是合情合理。当然,在拥有科技作为生产力之后,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用品上大放异彩还取决于两点。

    一方面,手机大型厂商有着不可小觑的用户数量。

    手机作为人人必备的通讯工具,全球约有26亿人正在使用智能手机,其中苹果、小米等手机大户在全球出货量拥有着不少份额,苹果旗下的iPhone X在今年第一季内总计累积1600万部的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4.6%,而小米推出的红米5A出货量也有540万部,可见这些大型手机厂商生产的手机使用人数众多。得益于用户数量的优势,手机厂商在智能穿戴体育产品这类科技衍生品市场中迅速站稳了脚跟。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通过手机app吸引了大批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厂商不光为用户提供智能穿戴设备,手机上也有相应的运动软件配合,例如小米旗下的小米运动,华为旗下的华为运动健康,这两款软件与其各自推出的智能产品有着高度适配性,即智能产品产生的运动数据可与手机厂商的软件互联,有些手机app还可以控制体育智能设备工作,这样显得产品更加“智能”和有趣。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