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禁止“手机进课堂”不如培育正确的“手机观”
手机正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湖南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自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11月26日新华网)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的普及推广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手机上学。有人指出在校使用手机显露出诸多弊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每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依旧在收发短消息、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看电影,导致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应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但是,也有人说,手机作为一种沟通工具,随着我们的生活与时俱进,如今学生都有手机也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许多都需要经常手机联系朋友、沟通业务,学生拿着手机联系家长和老师,有什么错呢,一味禁止学生带手机,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如适应时代的洪流。
手机方便了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更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选择,通过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形中也为学生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网络上、生活中,一直被不少“手机阴谋论”洗脑着。例如:带手机上学就相当于带着“网吧”进学校,手机是谈情说爱的“帮凶”,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滋生者……
其实,这并不是手机的错。如果相关教育机构在具体执行规定时仅仅是“御手机于校门之外”,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形成家校一体、校内外一致的氛围和环境,那么这样的规定最后体现出的效果就有点堪忧了。比起禁止学生拿手机,管理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我们不能把对学生监督不力的责任,完全推给手机,更不能无视家长在家庭的缺席,只看到孩子沉溺于手机的表象,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家校联手为孩子们网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健康的陪伴才有健康的成长,莫让手机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替代品。
(路宇)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