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盐城公安派出所见证改革开放40年变迁
四十年来,盐城公安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昂首阔步、奋力向前,实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静态走向动态,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公安道路。
回首来时路,砥砺再前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经40年变迁的派出所,来触摸盐城公安事业的发展脉搏。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刚刚起步,那个时候的派出所基本都是蜗居在四五间办公用房,派出所的一切工作都从这里开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警校毕业的戈新荣,被分配到了大纵湖派出所,担任派出所内勤兼户籍警。
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新洋派出所所长戈新荣说:“那个时候的派出所,说是个派出所,一般就是四五间办公用房吧,一间大办公室,民警的办公室兼群众接待室,然后就是一间户籍室、一间会议室,所长、指导员,有一间办公室,然后就是院子里有一间小房子,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讯问室。”
那个时候办公条件极其简陋,一张桌子、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是派出所民警们的标配,外出办案、走访群众,全部的工作只能依靠人力。
无论是跟上级之间传递文件,还是服务群众开具证明,都是依靠手工抄。民警在查询人口信息和档案时,颇费功夫。
亭湖区信访局副局长、原盐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双元派出所民警刘婵告诉记者:“查询一个人口,之前我们都要发函、打电话,到他户口所在地,然后再让对方到他村里面了解,然后再用挂号信寄给我们。一般就要一个星期左右,有的要半个月。”
时光荏苒,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逐步迈进了信息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派出所民警们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婵说:“后来,我们民警配置数字传呼机,有事就呼一下。单位也配了面包车、桑塔纳,到现场出警速度也加快了。”
办公环境改善了,从铁脚板到警用汽车,从笔记本到电脑,从手工抄到电话、手机,民警们的办公效率大大提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改变,派出所的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大大提高了民警们的办事效率。
而发生质的飞跃,是进入21世纪以后。
刘婵表示:“进入新时代以后,装备有了大的提升,现在我们用手机、查询警务通等等,及时快捷,便捷便利。”
改革开放的红利还不仅于此。
近年来,盐城市公安局坚持创新强警、科技兴警,顺应“天网、天算、天智”发展趋势,重点围绕科技信息化“136”工程,针对全市“一朵云”,升级版技防城、“雪亮工程”、视频云建设和情报指挥、打击破案、基础管控、安全监管、服务民生、执法监督等“六大应用”,全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全面开启智慧警务新时代。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也让派出所的工作如虎添翼,为公安压舱石工程夯实了基础。
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新洋派出所所长戈新荣介绍:“从整个公安工作的体系和重要性来看,我们公安派出所又是整个公安工作、整个公安体系的压舱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下面分门别类的各项公安工作,具体的落实都要通过派出所来体现,各项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大量的服务性工作,都要通过派出所来,最终要通过派出所来实施。”
(来源:荔枝网/潘可 编辑/玉洁)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