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借 TicWatch Pro 来谈谈,我们真的需要一只智能手表吗?
借 TicWatch Pro 来谈谈,我们真的需要一只智能手表吗?
2018-07-23 13:40 来源:数字尾巴 智能手表 /设计 /续航
原标题:借 TicWatch Pro 来谈谈,我们真的需要一只智能手表吗?
从进入数码时代开始,我们对于一款手腕上的智能硬件好像已经期待已久,以至于当苹果和谷歌在 2014 年将各自的版图拓展到智能手表领域时,外界便对这种全新的数码产品种类抱着更高的期待。
回忆起来,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渴望」入手一款智能手表还是 2014 年的 Moto 360,其圆润且趋于传统腕表的设计风格让我「中毒」许久,但碍于当时只是一名穷学生,面对将近 250 美元的售价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内心对于智能手表的向往却一直没有熄灭。直到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才陆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智能手表。
最近刚好在体验一款叫做 TicWatch Pro 的智能手表,估计你经常在我之前文章中的配图中看到 TA 的身影。
「两面性」可能是最适合用来描述 TicWatch Pro 的词汇
和绝大部分智能手表一样,TicWatch Pro 由表身和表带组成,其中表带不仅支持更换,而且在设计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是体现这枚智能手表「两面性」的一部分。
仅看表面的话,TicWatch Pro 表带正面的皮质材质和许多智能手表无异。因为皮质材质的透气性/排汗性较差的原因,TicWatch Pro 在表带的内层加入了更为透气且亲肤的硅胶材质,而且还有加快汗液排出的导汗槽。在这几周的佩戴过程中,这根表带无论是从颜值的角度,还是实用性的舒适度来看都值得肯定,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导汗槽比较容易藏污纳垢,所以要记得定时清洗。
说回表身,TicWatch Pro 的表盘为 45 毫米 ,冠以一块分辨率为 400 × 400 的 1.4 英寸屏幕和采用精钢材质的表圈,配合上塑料材质的表带连接部分,组成了三段式的机身设计。对于这种三段式的设计只能说见仁见智了,有些人可能喜欢这种设计为手表带来的「层次感」,也有部分群体可能更钟意简约的设计风格。于我个人的审美,我可能更倾向于后者。
既然说到了 TicWatch Pro 的屏幕,那就顺便再提一提这块屏幕最大的特色——「双层持久屏」。 TicWatch Pro 一共拥有两层屏幕,分别是「单色液晶持久屏」+「高清 AMOLED 屏」。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应对智能手表最大的短板 —— 续航问题。
由于受限于机身尺寸,一直以来智能手表的续航问题是用户吐槽得最多的一点。为了解决续航的问题,厂商一般采用「开源」或「节流」的方法,说得通俗点就是增加电池容量或者控制电量流失。TicWatch Pro 的双层持久屏正是为了通过「节流」的方式为手表带来更持久的续航表现。
具体来说,当手表处于休眠状态时,屏幕上仍然会以单色显示时间、日期、步数、电量等数据,这时是「单色液晶屏」在工作;而当通过手势或者按键唤醒手表后,「AMOLED 屏」则会接管显示工作,确保正常的色彩显示。为此 TicWatch Pro 还引入了「持久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手表仅能够显示简单的数据,如时间、日期、步数等,功能上也仅支持计步、心率监测、NFC。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 TicWatch Pro 的意图了吧。由于「单色液晶屏」的功耗较低,所以通过两层屏幕的相互配合,以达到延长手表的续航时间。那么这种「双层屏幕」的设计到底对续航有多大的提升呢?据 TicWatch Pro 官网介绍,开启「持久模式」之后手表的续航时间将达到 30 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也对 TicWatch Pro 的续航进行了测试:
其实现在几乎每款智能手表都有类似「省电模式」的功能,但 TicWatch Pro 在加入了「双显示屏」之后使得这种「省电模式」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单色液晶屏在阳光等强烈光线的照射下依然具有可观的显示效果。
我们真的需要一只智能手表吗?
和智能手环类产品不同,目前市面上智能手表的售价一般在 1.5k 左右,更甚者有些产品卖到了 4/5k,以本篇文章的主角 Tic Watch Pro 来看,这款智能手表目前的售价为 1498 元。
那么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而言,选购一款价格颇高的智能手表到底有没有必要?这也是我在使用 TicWatch Pro 时一直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从之前体验过的智能手表(包括 TicWatch Pro)来看,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要从自己使用数码产品的习惯入手。
需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目前的智能手表还难以「完全脱离」手机,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机互补品」的身份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例如查看手机提醒、查看时间、记录运动数据等。所以如果你抱着「手机替代品」的心态购买智能手表的话,还请降低期待。这背后有太多原因使得目前的智能手表还难以成为「手机替代品」,如续航问题、应用生态匮乏等等。但其中最大的难题还是 智能手表屏幕尺寸和操作的矛盾。
「形态限制」使得智能手表的屏幕被限制在一定的尺寸,而在这种尺寸的屏幕上(一般在 1.5 英寸左右)进行触控操作的效率十分低下,特别是涉及到打字操作的时候。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不推荐在手表上进行过于复杂的操作,能用嘴(语音)的尽量不要用手(触控)。
说回使用习惯的问题,以下群体我就比较推荐你购入一款智能手表:
以我自己为例,在使用 TicWatch Pro 时,我用的最多的功能应该是接收手机提醒、控制手机音乐播放,支付宝支付、刷公交、偶尔遛狗的时候也会开启运动功能来记录运动数据。从体验角度来看的话,这几个功能在 TicWatch Pro 上的表现都十分稳定。由于自己经常在做公交车或者地铁时戴着蓝牙耳机,而手机也一般会放在包中,这时戴在手上的 TicWatch Pro 就成了我控制音乐播放的「控制器」,无论是调节音量还是切换歌曲都十分方便。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