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陈倩:从“武侠梦”,到“中国梦”
陈倩在宜兴的房子家电家具齐全,老家的房子也装修一新、家电配齐,逢年过节回去住住,儿时梦想的电视机再也不是奢侈品。“如今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了,电视机几乎成了摆设,常年不开,一人一部手机,看电影、看电视随点随看,海量信息一部手机全搞定。”说起现在的生活,陈倩感慨万千,“我今年42岁了,很幸运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再也不做‘武侠梦’了,要做‘个人梦’、‘中国梦’。我经常把过去的生活经历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珍惜当下,一家人好好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家’过得有滋有味,也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傅子峰
中学没上完,陈倩就离开了校园。1998年,他踏上开往江苏宜兴的列车。20年来,陈倩在外地卖过水果、拉过货,物流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他加盟了宜兴市金鑫道路救援有限公司,主要搞救援、拖车等业务。现在,陈倩每年至少有一二十万元收入。妻子在当地一家光伏发电厂上班,大儿子正在上大学,小女儿在老家读中学,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视觉·图片
1976年出生的陈倩,家住萧县马井镇权楼自然村。其童年生活,简单而纯真、贫穷却快乐。他和几个发小除了上学就是下地干活、一起玩耍。受当时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几个男孩子都怀有一个“武侠梦”。1984年的一天,电影放映队来到权楼村。听说晚上播放的电影是《少林寺》,陈倩和小伙伴们非常兴奋,早早就搬板凳跑到村北头的场上占地方。夜幕降临,场上聚满了村民,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拴在树上的大银幕。扣人心弦的情节、悠扬美妙的音乐、演员精湛的演技,令观众如痴如醉。《少林寺》让陈倩大开眼界,幼小的心灵也开始躁动起来。
紧接着,村里来了个武术队。陈倩和小伙伴们软磨硬泡说服家长同意他们“学拳”。交5块钱,管一顿饭,再给一包三五毛钱的香烟。陈倩等几十个孩子放下书包就跑去扎马步、学架子、练套路,穿上宽大的武服、排着整齐的队列、打出有力的动作、喊着响亮的口号,仿佛都成了“江湖侠客”。从此,陈倩的床头多了三样东西:李连杰的海报、翁美玲的贴画以及抄歌词的笔记本。“这是那个年代人的童年‘标配’和共同记忆,‘武侠梦’没做成但锻炼出健康的身体,‘翁美玲’没追上但启蒙了朦胧的感情。”陈倩半开玩笑地总结自己的少年时代。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每次听到歌曲《铁血丹心》的旋律,陈倩便热血沸腾,禁不住高声唱和。这首歌陪伴了他30多年,也代表了他少年时的梦想。
1985年,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播放热潮席卷城乡。当时,村里只有“首富”杨怀俊家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一到傍晚,杨家院子就像逢集似的聚满了村民,陈倩和小伙伴等围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观看。人多电视机小,站在后边的看不清,有的站在床上,还有的爬到树上。直到主人困得吵着要睡觉,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雪花,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为了讨好主人,我们几个小孩看电视时就帮他家剥玉米、摔花生。”说起“追剧”的热情,陈倩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做梦都想有一台电视机,说到底当时精神文化生活太贫乏了。”
版权声明
① 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