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慧大脑”提升生活体验(科技视点)
人工智能正在把人们从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刷脸、语音识别、算法推荐等丰富多样的应用也走进生活
引导人工智能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李修全指出,在此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传统岗位可能带来的替代风险,重点关注中端岗位从业人员的转岗再就业问题;发挥好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作用,处理好相关行业的就业保障和转岗再就业问题。“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满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高技能高质量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纮认为,破解世界性交通难题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利用完备的数据及先进的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实现交通路网的智能化、动态化和高效平衡运转,从本质上打造自我调节、与人良性互动的交通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存在多层次性和阶段性特征,对就业的替代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大范围替代不会集中发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逐步深化,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李修全指出,人工智能将大幅拓宽市场规模和交易半径,细化市场分工,催生众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创造各领域的新就业。
一道小小的手机屏幕划痕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特征,比如位置、长度、深度等等,衡量单位通常只有零点几毫米,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举例来说,如果长度在1毫米以内的划痕是合格的,那么1.1毫米的划痕就是不合格的。可想而知,采用人工方式对手机屏幕进行检测,存在非常高的误判率。而且,这种方式还易受到操作者疲劳度、责任心、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暗室环境又极易造成视觉疲劳和损伤。
在京东集团,具备一定情感智能的人工智能客服每天服务大量的用户,它们不仅能回答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售前导购、售中物流、售后服务等,还能理解消费者的情绪反应,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京东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平台与研究部负责人周伯文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让服务更具效率、更有温度、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能让人工客服来聚焦解决更为复杂专业的问题,从而让整体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责编:王仁宏、曹昆)
“刷脸”让出行和消费更加安全便捷,翻译“神器”通晓多国语言,算法可推荐“更懂你心”的商品和内容……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
近日,一款城市综合服务机器人在浙江省德清县亮相,这款机器人采用独特“悬浮”六面体蜂巢空间设计,设有语音、视觉、触觉等多类型交互入口和中英文双语会话模式,可帮助用户查询交通、旅游、住宿等多种实用信息。与市政系统打通后,这款城市综合服务机器人还将变成虚拟的智能办公大厅,可办理房地产过户、公积金、水电费、车辆违章等一系列流程化政务,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就业替代、算法偏见、数据隐私、安全威胁等问题不容忽视,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成都市民使用人工智能手机软件识别商品。
创造更加智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还为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破解之道。面向交通行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对车流人流等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路网、认知分析、研判决策等分析平台,实时精确地分析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帮助管理者“对症下药”,实现科学治堵。在安徽宣城,“城市交通大脑”覆盖了当地59%的路段,全路网平均停车次数下降22%,平均拥堵时间下降了5%,平均车速提升25.4%。
如今,人工智能“质检员”在汽车喷漆、建筑高危部位检测等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漏检率极低,已不输于从业多年的“老师傅”。
除了工作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也在其他方面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刷脸入住、刷脸进站、刷脸支付,让出行和消费更加安全便捷;翻译“神器”的问世,让出国的人多了一位通晓多国语言的“翻译官”,沟通成本不断降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推荐“更懂你心”的商品和内容……
城市综合服务机器人将变成虚拟的智能办公大厅,可办理房地产过户、公积金、水电费、车辆违章等一系列流程化政务,从而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人工智能向深度运用,正在把人们从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看来,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解决各类专门任务的单项智能逐步成熟并进入产业化应用,大量简单重复性任务将越来越多地由人工智能完成。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具有学习能力的图像识别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手机组装工厂“上岗”。它们不仅能做到“火眼金睛”、精准定位缺陷位置,还能通过对大量图片的深度学习,形成自主分析的能力,帮助使用者留存生产数据、回溯问题原因,从而“举一反三”,不断改进工艺。
在中国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小朋友与智能机器人互动。
在周伯文看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之下,智慧政务时代将加速到来。他认为,除了依赖前沿的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智慧政务更需理念创新。“一是信息从数据化向智能化过渡,让机器的逻辑判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从孤立发展到整合规划,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让智慧政务不断延伸,为交通拥堵“对症下药”,使患者看到康复希望,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也让更多患者看到了战胜病魔的希望。深度学习算法可帮助完成更高通量的基因测序,尽早提示健康风险;智能诊疗可在更大样本的基础上建立病症模型,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医疗影像识别能够辅助医生筛查医疗影像,让“读片”更加精准高效;人工智能家庭医生在常见病治疗和慢性病护理方面,将有效填补医疗服务资源的不足;对于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生来说,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