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5G来临,智能手表的未来?

2019-03-08 11:4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文君司马 文人相轻 文字少一点打一成语 闻鸡起舞的典故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 问心无愧的意思 瓮中捉鳖的意思 我是忍者第一猜成语 乌古的咒语

随着苹果在智能手表领域的继续增长,带动整个智能手表的发展,而相对而言手环的前景则显得不太明朗。根据IDC今年3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29亿部,其中,智能手表占比将达1/3左右,而这4360万只智能手表中有超过一半都是苹果的产品。

同时,IDC还预计,到2022年,智能手表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份额将从今年的32.8%提高到38.3%,而智能手环的市场份额将从今年的36%降至22%。显然,智能手表将成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出货增长的主角,这也将大大削弱手环在该领域的地位。

为什么手环没有未来?集成不了更多的传感器

目前智能手环领域的领导厂商为小米和Fitbit。在国外,智能手环鼻祖Pebble仅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就将技术软件等资产转给了Fitbit,曾被认为是Fitbit最大的竞争者的Jawbone,在2017年7月启动清算程序,已经宣布退出可穿戴市场。

当下全球智能手环的老大是小米,它以价格较低的手环赢得中国用户和印度用户的欢迎,小米手环2的售价也不过是149元人民币。在国内,智能手环在小米手环的带动下进入低价竞争时代。而低价竞争又带来了产品同质化以及鱼龙混杂。淘宝上几十元的手环比比皆是。低价位产品的泛滥,正在对整个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最终导致真正的好产品被埋没。小公司面对小米这样的大公司低价竞争,缺乏足够的市场利润空间来进行产品升级,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最后,由于对价格的过于敏感,导致市场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硬件产品,几十元的手环产品必然无法采用较好的元器件。

除了低价竞争的问题,智能手环还面临消费升级带来的技术难点。2012年左右,手环具备的功能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步器。到了2015年,手环进入轻度智能阶段。到了2017年,除了计步之外,不少智能手环也和智能手表一样开始具备了监测心率、监测睡眠、血氧、血压,甚至是紫外线指数等功能。

据统计,目前穿戴设备中常见的传感器大概有以下几类:

1、加速度传感器

现在的智能手环,基本都是配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来记录步数、跑步的基本传感器。

2、光学心率传感器

主要用于检测心率,由于运动、姿势、甚至皮肤颜色等因素都会对光电法的心率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大多数手环和手表测出的心率基本都不是完全准确的,但是对于普通人的运动心率监测来说已经够用。

3、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目前已经是非常普及的技术,由于耗电量偏大,目前尚未在运动手环中全面普及,只有一些定位专业运动监测的运动手表才具备GPS芯片,用于记录用户的地理位置、跑步路线等。

4、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可测出皮肤温度。通过体温的上升,智能手环可以判断是正在运动还是可能发烧,同时配合心率变化,可监测人体体温的异常。

5、气压传感器

可以测量海拔高度。在10层楼的高度运动过程中可以控制在10CM以内,在大型shopping mall、山区等GPS覆盖不到的情况下提供准确的高度信息。

气压传感器还能助于提高健身追踪器的精度,特别是在计算热量的应用中。跑步、爬楼梯、爬山等运动所消耗的热量各不相同。虽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判断出人在爬坡,但它不能确定这个人是在上坡还是下坡。通过压力传感器引入高度运动数据,再使用相应算法,便能精确计算出用户所消耗的能量。

6、皮电反应传感器

皮电反应传感器是一种更高级的生物传感器,通常配备在一些可以监测汗水水平的设备上。人类的皮肤是一种导电体,当开始出汗,皮电反应传感器便可以检测出汗水率,配合加速度计及先进的软件算法,有利于更准确地监测用户的心理状态以及焦虑程度。

7、环境光及紫外线传感器

环境光传感器模拟人类眼镜对光线的敏感度,可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来判断时间,并有效节省手环的电力消耗。

紫外线传感器则是利用某些半导体、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光电发射效应,在紫外线照射下会释放出大量电子,检测这种放电效应可计算出紫外线强度。可监测到光线中的紫外线指数,实现防晒提醒操作。

8、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

血液中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和红光的吸收比率不同,用红外光和红光两个LED同时照射手指,测量反射光的吸收光谱,就可以测量血氧含量。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它可以及时提醒避免出现缺氧状况,对于有类似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用户也十分有用。

9、电容传感器

很多手环有一个脱腕检测功能,其实就是利用电容传感器监测到电容电压的变化,从配合算法自动检测用户是否佩戴手环并作出相应提醒。避免没有佩戴手环场景下的睡眠误判、心率监测等。

10、霍尔传感器

在手环中用来检测耳机是否佩戴在耳槽。手环腕带上内置磁铁,通过感应耳机和腕带之间磁通量的变化判断耳机在腕带上还是离开腕带。当将其摘下来之后,声音会自适应从手机转换为蓝牙输出。在手机中十分常见,在手环中不常见,多用于蓝牙耳机手环,如华为B3。

11、生物电阻抗传感器

可通过生物肌体自身阻抗来实现血液流动监测,并转化为具体的心率、呼吸率及皮电反应指数,是一种更先进的综合生物传感器,准确性也相对更高。

大量传感器的植入让手环的监测项目越来越全面、智能,也对产品的体积、功耗、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手环有限的PCB面积决定了不可能搭载太多传感器以及实现更多的功能。在如此小的面积下,如果要集成这么多的功能,可谓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其难度要远远超过传统的手机设计。相比之下,智能手表则拥有更多的可扩展空间。

此外,智能手环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跟手机联网,可以被看成手机的一个配件,这更加限制了它的发展。而可以独立运行的支持蜂窝网络的智能手表,则早已自成一派。如果智能手环也要增加通讯能力,那么手环的内部空间则将更加难以满足。因此,笔者认为智能手环是智能手表普及前的一个过渡性产品。

5G来临,智能手表的未来?

在解决完功耗问题之后,摆脱手机束缚,拥有独立通信计算能力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才是智能手环的终极形态。当然,在某些健康、医疗领域,单一功能的手环产品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这一点苹果在Android wear2.0和Apple Watch Series 3上已经指明了未来方向。

其实,自从苹果发布了支持LTE网络连接、可独立使用的Apple Watch Series 3之后,苹果智能手表的销量就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相应的国外的手环龙头厂商Fitbit却不然,其2017年出货量较2016年却下跌 31.6%,不但没保住第一的位置,甚至还落在小米之后。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