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谋求数字化转型,中国 IT基础设施“跨越式演进”
一台每秒钟能够采集 21.6G 字节数据的显微仪器,足够让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们为此兴奋。但是,对于打造了这样强大实验工具的一支清华团队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尤其是在数据存储上。
2014 年,清华大学范静涛博士所在的团队正式获得了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经费支持,开始了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的研制。到目前为止,团队先后研制了两代名字叫做 RUSH 的显微仪器,并在一代仪器 RUSH1 上开展了诸多创新性生命科学实验,比如国际上首次实现的清醒小鼠全脑皮层亚细胞分辨能力的动态活体观测。
(来源:DeepTech)
2018 年 12 月,团队完成了第二代仪器 RUSH2 的研制,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每秒钟采集 21.6G 字节——这个指标意味着,如何存储这台仪器拍摄出来的数据,恐怕不是任何一个市场上随随便便买到的所谓的商用存储系统就能解决。
与互联网云存储不太一样,这台仪器甚至会配合生命科学实验开展长达 72 小时的持续采集存储,每一帧都不能扔掉。仪器每秒钟会产生 840 个大小为 24 兆的海量文件,对于整个系统的压力会非常大。宝贵的实验数据还需要冗余机制保证安全性、快速和分权限删除等。
(来源:DeepTech)
对于中国的存储市场来说,科研数据存储难读集中体现在数据的精细化,而这样新涌现出来的迫切需求,还仅仅是目前数据爆炸带来的存储技术挑战的冰山一角。
一直以来,存储扮演着云计算背后大功臣的角色,现在又有了微妙的变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期待能够通过数据来进行预测性分析、制定业务决策、解释现象、模拟复杂系统甚至与现实物理世界进行互动。
这种演变的结果是,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与服务器和应用。
谋求数字化转型,中国IT基础设施“跨越式演进”
在 3 月 26 日的浪潮新一代 G5 存储平台发布会上,IDC 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用几个事实点出存储市场的新机会。
(来源:DeepTech)
2019年,全球和中国 IT 市场都在不断增长中,而中国平均的增速远远超过全球。可以说,在 ICT 市场,中国的增速是领先全球的。与此同时,中国创造出来的数据也是远远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导致其数据爆炸过程和全球相比更为明显。
在数据爆炸中谋求数字化转型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对应的,中国数字化转型的 IT 支出也随之猛增。尽管通常认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起步晚于其它国家,但IDC 注意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直接跨越了某些常规阶段,不少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技术反而首先在中国得到应用。
跨越式演进,是中国 IT 市场增长的一个独特之处。
(来源:DeepTech)
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更多的产品开始部署到云上。因为,传统的平台往往难以支持广泛的数字化环境,支撑大量数字化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数字化应用部署到了云平台上。
大量数字化应用上云,云的技术演进就又有了新的使命——无论是物联网技术,还是现在愈发火爆的边缘计算、5G,都在追求各个数字化的应用场景,追求各个数字化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在各个场景之间流通起来。这些数字化环境之间的互联成为云平台遭遇的一大考验,也给IT基础架构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挑战:存储设备要支持这么大的数据量,除了存储的性能要有大幅度提升以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DeepTech)
IDC认为,接下来存储技术有以下三个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是通过软件定义技术,让整个存储系统有更好地扩展性和灵活性、敏捷性来支撑数据爆炸。
二是存储能够智能化地应对数据量的增长,有智能的数据规划能力,而不能把存储的管理分割出去。在数据爆炸时代,一定要有智能化的技术来管理存储起来的大量数据。
最后,未来的 IT 发展特点是数据和应用都基于云,在未来的多云环境下,数据的流动和管理是在存储方面关注的具体趋势。
例如,未来的软件定义一定是本地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通过同一软件管理平台自动地支撑整个系统架构。现在,全球的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未来五年的增速大概是 15% 左右,远远高于全球传统存储 3% 的增长率。而中国的市场更是跳过了传统技术走向软件定义存储主导。据预测,中国未来五年软件定义存储市场的增速会超过 30%,到 2022 年整个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大概会接近 40 亿美金规模。
(来源:DeepTech)
存储正面撞上智能应用需求爆炸
对于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重要参与者浪潮存储来说,这种“跨越式演进”过程带来的一大直观感受,就是数据存储正面撞上智能应用需求爆炸,即不仅要帮助用户实现存储基础设施的价值最大化,更需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并共享数据资源价值。
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变化?如何抓住存储产业的新趋势?如何利用好最新的存储技术?存储产业变革前夜,必须有人高调响应这种变化。
这也是成立十几年来,浪潮存储在 3 月 26 日于北京选择将其品牌战略升级为“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的原因。
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浪潮存储的理念其实是活性存储。据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介绍,活性存储是停留在存储的设备和系统层面的理念,强调存储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文件块和存储等一些应用场景里,通过存储帮助用户更好地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但是,正如上文提到,在如今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应用需求蓬勃生长的情况下,存储如果仅仅是只能存储好数据,显然已经不能够担当大任,存储也要转型。
这一次新的产品理念中,云存是指数据存储需要云存,快速适配云场景,支持各类架构、云计算及开源技术,将以技术创新实现“云化功能与特性”的存储系统交付客户;智用是指数据存储满足大数据、AI 应用的运行需求,满足不同行业客户面向智能未来的行业转型实践。
这个理念将在未来继续指导浪潮存储的业务发展、产品演进和解决方案。
(来源:DeepTech)
具体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浪潮存储希望做到 4 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打通边缘计算和本地云数据中心,尤其是让将来在成千上万设备上来的数据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进入存储管辖范围之内。现有的情况是。设备和智能的接入需要通过非常复杂的链路和路径才能进入到存储。
其次是将存储系统往池化和云化的方向来打造,能够调度和存储更多的数据。即站在数据中心的角度加大和放大存储的能力,尤其是存储超大规模的池化和云化的能力。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