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可穿戴设备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演变
尽管可穿戴产品形态并不是眼前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但是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的速度仍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以至于很多人也在高呼,“可穿戴式设备将会颠覆我们的生活”。然而,在纷繁嘈杂的叫好声中,也有很多持观望甚至是反对态度的人,对新的产品持不置可否或者质疑的态度。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属于可穿戴计算设备,它应该是什么样,又该具备何种功能,再者又有哪些不足或者亟待改善的地方?
在青少年当中拥有极高人气的Snapchat不久前刚刚更名为Snap,同时还发布了一款名为Spectacles的智能太阳镜,这葫芦里卖得究竟是什么药呢?它会不会步Google Glass的后尘呢?可穿戴设备又能够从iPhone的成功和之前的智能手机的失败获得什么启示呢?科技博客 stratechery 的撰稿 Ben Thompson 对此进行了分析。
说到未来,“what(未来是什么?)”一般没有“how(如何到达?)”那么棘手。比方说:
这玩意儿是Simon。一台带触屏的手持电话,还可以运行第三方应用。IBM在1992年就推出了这个东西,那时候甚至连WWW都还没诞生。它的作用是可以发传真。
我强调传真不是想嘲笑,相反,这反映了智能手机之所以用了整整15年(2007年iPhone诞生)才真正实现起飞的根本原因:新门类不仅要技术可行且买得起,还需要有可以抱大腿的生态体系,以及令人满意的用户案例。
思考一下1992年到2007年之间发生的一切,至少乍看之下并没有任何事情跟智能手机有关:
个人计算机从办公室走向家庭WWW发明,一整个生态体系被从零开始搭建出来
个人电子设备繁荣:1992年时大部分人都拥有或者使用计算器和随身听,1990年代开始引入PDA以及数码相机;2000年代出现了手持GPS设备以及数码音乐播放器
我们把2007年视为智能手机元年的原因,是因为尽管此前已经发布了许多智能手机(1996年大部分是诺基亚/塞班系统,2003年的黑莓和Windows Mobile),但只有iPhone(受益于其突破性的用户界面以及前瞻性的硬件)利用了所有那些进展。
再回顾一下这张片子:
这些功能没有一个是凭空生产的:
电信提供商的无线网络整整建设了20年,而手机地位已经稳固
iPod非常受欢迎,有着非常切实可行的用例,iPhone的很多功能首先都是在iPod上出现的(前面提到的计算器、PDA、数码相机以及GPS设备)
Web已经发展为通过浏览器即可达的一整个信息宇宙
1年后,苹果增加了应用商店,使得iPhone可以添加各种自身缺乏的计算能力;结果就是一台基于之前的一切开发出来的设备:
关键点在这里:哪怕技术上的可能性存在,但如果不是实现了那些用例,如果iPhone依靠的生态体系没有实现确立的话,iPhone不会成为iPhone。
那些失败的可穿戴设备上周Snap(即原来的Snapchat)多少有点出乎意料地披露了一款可穿戴设备:
这款名为The Spectacles的产品,是一副带有一对摄像头的太阳镜:按一下侧边它就会拍摄一段10秒钟的视频。
当然,Snapchat并不是第一家推出视频录制眼镜的公司:Google早在2013年就已经发布了Google Glass:
但出于各种显而易见的理由,Glass是个失败产品:太贵,难用,难看,而且对社会惯例无知。尽管如此,这些问题在面对一个更加根本性的问题时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个问题就是:这东西有什么用?
哦,当然, Glass的理论用途很容易说清楚:实时看信息,不用掏出手机即可方便地捕捉有趣事件,不用笨拙地摆弄触摸屏就能问答问题。这个理论的问题跟困扰最初智能手机的问题一样:这些用例没有一个是已经确立的,而且也没有可接入的生态体系。
对苹果最初推出的applewatch也可以提出类似的批评。尽管applewatch硬件上要比Glass吸引人得多,而且没人对可穿戴的前景感到不快。但手表发布时最令人受到打击的是理性的缺乏:用例是什么?生态体系在哪里?
这种焦点的缺失导致了这款设备的发布可能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苹果并不知道applewatch应该用来做什么,所以就弄了一个过于复杂的用户界面来撑门面,而推出的SDK又导致app慢得没法用;苹果是那么的渴望第三方开发者能找到缺失的用例,以至于连本该是自身标志的用户体验都给毁了。
那些可用的可穿戴设备相对于第一代applewatch,上个月公布的applewatch不仅改进了硬件,配置了更快的处理器和GPS还防水,而且更重要的是用例已经很清晰了。
这个视频有47个独立“片段”;其中35个是保健和健身相关(这还没算上走路或呼吸,这两个属于更广范畴的“健康”)。剩下的介绍视频也遵循一样的主题,产品的旗舰合作伙伴耐克也一样。苹果要发出的信息终于明确了:applewatch是给保健和健身用的。
applewatch就只能做保健和健康了吗?绝对不止。但是那些新的用例——像通知、Apple Pay,以及控制智能家庭,所有这些相对新的用例的开发现在都有了保护伞了。
这个聚焦还定义了applewatch最明显的竞争对手:Fitbit。尽管Watch的能力要比Fitbit强多了,但这两者竞争的都是手腕上相同的地方,而且产品定位上也是做一样的事情。
Fitbit有趣的地方在于,从产品开发角度来看,它是苹果自己的iPod的精神继承:它一开始就目的明确,作为计算机的附属物,负责一项定义明确的事情——计步。的确,这是新用例,但最初的Fitbit很特别地避免了可穿戴设备的所有其他问题:它不引人注目但又很独特,而且很容易理解。它还未后面的产品线扩张打下了基础:一旦用例确定之后,Fitbit就可以创建跟踪器,克服诸如在手腕上穿戴奇怪设备或者成本超过100美元等挑战。
苹果第二款可穿戴设备AirPod的引入也做得不错。它的用例再明显不过了:给没有耳机口的iPhone 7 配备的无线耳机。这种定位再清晰不过了!但是它的潜在用途还要明显得多:就像我2周前指出一样,AirPod加上applewatch描绘了iPhone之后未来的轮廓。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