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互联网+”如何让传统餐饮在风口上飞得更高

2019-08-16 11:5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really 汇源通信 blood c 灰色的果实 好日子歌词 武汉十七中邱佳卉 trouble 徐小明博客

  那么,取个什么名字呢?

  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是非常有趣的,几乎无一例外地增添了用户的黏性。

  他们把重庆有点名气的餐饮店都翻出来看,然后一家家去走访。最后,他们找到了江湖上传闻已久的“梁山鸡”。

  比如“受气牛肉”,也是一家已经开设了很多年的老店,在重庆市大坪浮图关社区的一个巷子里,“我们几乎用了和‘梁山鸡’一样的方法,进行改造,并开设了近20家直营门店,使其成为网红。”

  一是传承问题。李师傅发明了“梁山鸡”,但是后继无人,他已经60多岁了,常年站着炒鸡,腿脚已不灵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做过12年新闻工作的杨艾祥,2012年加入互联网行业。“我们注册了公司,主营餐饮行业。但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不是一家餐饮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利用在媒体、在互联网的这些经验,来改造传统餐饮”。

  “李子坝梁山鸡”应运而生,并注册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创业者重新设计了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梳理了品牌的发展历史,内容生动且具有细节。

  “梁山鸡”开了中药材进入红汤锅底的先河。在重庆闻名遐迩的麻辣红汤中,别出心裁地添加上沙参、枸杞、红枣、当归等滋补中药材,让“梁山鸡”“汤汁红亮、味厚不燥,皮糯肉嫩,香而不柴”。

  成功的经验可以重复利用

  除了品牌化、标准化、用户化,在这群创业者看来,移动化是互联网创业的重要元素。

  就在“梁山鸡”寻求新的机会时,杨雁棠、何曲、杨艾祥、冯黎晖、舒冠尘等年轻人,也在寻找着自己的机会。他们在互联网和“双创”的浪潮中,充满激情,想干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四处寻找创业机会。

  有趣的互动增添用户黏性

  比如,天气热的时候,他们会在微博上放上一段公鸡在地上跳着走路的搞笑视频,配上文字“想给我们家鸡买双拖鞋穿”。

  “极致的真实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杨艾祥说,互联网的价值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所有的表现都应该真实。“必须回到用户价值。所有的‘互联网+’,最后都必须算好一笔账,你的所有付出为用户带去了什么样的价值,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价值去埋单”。(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田文生)

  但是,他们这个雄心勃勃的理念,却在承办全聚德“触网”时遭遇挫折。2016年,全聚德发布其“互联网+”战略,推出全聚德外卖“小鸭哥”。

  在重庆,“李子坝梁山鸡”是不折不扣的超级网红店,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慕名而来的食客排队等候。

  “‘互联网+’有着巨大的空间,我们认为,所有的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次。特别是传统的行业。越传统越有价值。”在杨艾祥看来,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工具、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去重新审视应该做什么样的改变、升级,甚至是颠覆式的革命。

  “互联网打破了我们对传统餐饮的认知,从加法时代迈向乘法时代。”杨艾祥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过去,餐饮店的成功取决于味道、选择、利润,而今,数据面前人人平等,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水平的高低,可能让同一水准的餐饮店走向不同的拐点。”

  几个年轻人决定拜师学艺。他们每天都去吃,吃完找机会和李师傅聊天;每天都去嘘寒问暖,了解李师傅爱吃什么,爱喝什么,尽量去满足。

  这几乎是 “互联网+”最理想的合作模板:有品质,有卖点,甚至有性格。

  “李子坝梁山鸡”的渊源,可上溯到1981年。彼时,在重庆中梁山一家老牌国有工厂里,一位姓李的师傅平时上班,闲时炒鸡、炖鸡,成为工厂宿舍区的“一绝”,声名远扬。

  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梁山鸡”因为生意比较好,老板也比较直率——他不爱跟顾客作任何解释,如果觉得不好吃,就当场倒掉。因而被食客称为“最拽餐馆”。

  各家媒体蜂拥而来,门店真正“爆红”,好奇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让口碑传播的范围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

  “用户认为你叫什么,你就应该叫什么”

  半年以后,这一群年轻的创业者在老店附近的李子坝正街上,又开了一家新店,升级了产品、服务、卫生,同时注入了数据分析、移动传播等基因。

  移动互联网以及粉丝经济的发展,为众多创业者带来新的机会,对于众多的餐饮店来说,互联网给了自己建立新的格局、谋取新的角色的机会。

  “餐饮行业本身,是一片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而用互联网去改造餐饮,则是一片蓝海。”他说,“餐饮背后的实质是什么?是一起吃饭的社交,因此,用户思维或互联网思维就有了用武之地。”

  再后来,他们践行互联网的逻辑,除了传统的堂食,还推出了外卖、零售等,让很多食客不用忍受长时间的等候,并实现了跨业态的用户经营、跨区域的用户经营。

  甚至可以说,食客进入“李子坝梁山鸡”餐馆,每一双筷子、每一个碗、每一面墙壁,都会有超出其期待的内容。

  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经过3天的培训,就能制作出标准口感的“李子坝梁山鸡”。“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如果店家的菜不能维持同一水准,即使只有一个人吐槽,也有可能最终演变成公司无法承受之重”。

  除了品牌化,互联网为传统餐饮赋予生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标准化。

  “无论如何改造,赋予什么样的概念。如果饭菜不好吃,不健康,门店不干净卫生,不能给用户带去愉悦感,都是错的,都是本末倒置的。”他说,“互联网+”并不会改变这些,“所以,‘互联网+’的前提是,你一定要体验出原始行业的底层价值,即你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于行业的改造和升级,尽量不要革命。”他忠告,一定要去发现这个行业的底层价值,“比如对餐饮的改造,必须回到‘吃’这件事情上来。”

  几乎每个人都会掏出手机拍照,在朋友圈“晒”出来,让吃饭变成有趣的社交分享。“李子坝梁山鸡”由此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又好吃,又好玩。”

  随后,他们投入了数百万元,进行了用户和管理的互联网化、工具化,实现了运营标准化,管理“不漏项”。

  换言之,每一名食客到了店里,都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餐馆还会设置一些让食客觉得“特别好玩”的元素,比如包筷子的纸上写着让人耳目一新的短语。

  名头越来越响亮的“梁山鸡”追逐着机会,多次搬家,离城市核心区越来越近,最后落脚在李子坝。

  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几乎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一切,“重口味”的重庆餐饮也涌入了这场洪流,众多餐饮店在互联网的海洋乘风破浪。

  “我们认为,用户认为你叫什么,你就应该叫什么。”创业团队互联网上查看,也每天和到店的顾客交流,最后发现大家经常说“李子坝附近有一家梁山鸡,好吃”。

  在“李子坝梁山鸡”开始“触网”之前,门店每天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触网”一个月后,每天收入超过1万元。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