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论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

2019-11-04 11:5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非诚勿扰 张述 爱股轩 孙国豪的爸爸 幻想嘉年华 金在中 仁医 形容女子美貌 雄兵连之乾坤篇

论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

——兼谈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作者:■ 王握文 吴 穹

摘 要: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是提高军事科技新闻质量、强化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军事科技新闻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增强军事科技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军事科技新闻采写实践需要把握的相关要诀,探讨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兼谈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关键词:军事科技新闻;人文化表达;新时代强军故事

科技创新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科技事实、科技现象进行的科学性、知识性报道。如果把科技创新视为一种创造性文化现象,那么,科技新闻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在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文化传承、创新成果推广、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科技创新与科技新闻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我国科技出版界知名专家周谊认为:“科技传播活动是与人类一同诞生的。”从社会功能上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主要提供工具理性,而工具理性是价值中立的,对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并不产生方向性引领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自然)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是科技传播责无旁贷的功能,以“文”而“化”之,主要提供价值理性。因此,科技新闻必须注重人文化表达,把“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落到实处。

军事科技新闻作为科技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化表达是提高军事科技新闻质量、强化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军事科技新闻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增强军事科技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军事科技新闻采写实践要把握的相关要诀,探讨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兼谈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一、抓住科学性,把握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前提

科学性是构成军事科技新闻价值、引发受众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科学性,军事科技新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事科技新闻传播的是科学,人文化表达必须抓住科学性这个根本,把握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前提。

(一)瞄准科学“靶心”。受众关注军事科技新闻是奔着“科学”去的,采写军事科技新闻必须把科学的“靶向”立起来,把科学的“纲目”拎起来,无论是介绍科学发现、创新成果,还是报道军事科技事件、军事科技现象,都要把其中的科学原理、科学奥秘以及将产生的变革性影响讲清楚、道明白。如报道“磁浮交通”,人们最关心的是几十吨重的列车是怎样“悬浮”起来运行的,上下坡、拐弯和载重变化时如何稳定控制,没有摩擦如何刹车,它与传统轮轨列车相比有何优势,等等。只有将这些科学原理和盘托出,才能让人真正了解科学的神奇与创新的奇妙,既满足受众对科学奥秘的求知需求,又给人以创新思维启迪,从而达成传播科学知识与弘扬科学精神的双重效果。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在巧妙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

(二)秉持科学态度。在军事科技新闻中讲故事必须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对有关科学概念、科学原理、试验结论等的表述应当尊重科学,严谨求实,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运用数字数据、引述专家评说、表达创新意义应当准确无误,不能随意解读、任意发挥,或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要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一项成果从诞生到应用有一个过程,未来应用并不代表眼前现实,切不可将科学描绘成“科幻”,误导受众。

(三)严守科学作风。军事科技新闻的特点是“新”,蕴含着新发现、新知识和新技术,甚至是突破传统认知的颠覆性技术。这是军事科技新闻的一个好看点,也是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一个好抓手。因此,采写军事科技新闻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要多向专家请教、学懂弄通,切忌自作聪明、不懂装懂。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谋求点击率而“抓其一点”大肆渲染,或是动辄用“世界级难题”“填补空白”“国际先进”之类的“浮夸”描述来舍本求末、随意拔高。涉及的军事科技问题如何表述要尊重专家意见,稿件必须经专家认可和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军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提升科技素养。平时应重视科技知识积累,在采访前做足功课。2019年5月22日,某报刊登《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与多年前的伪科学“水变油”如出一辙。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引以为戒。

二、坚持贴近性,让新时代强军故事更具吸引力

作为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军事科学研究与军事科技创新大多具有“高、精、尖”的特点。军事科技新闻要为普通民众架起一座了解科学、崇尚科学、学用科学的桥梁,必须始终坚持贴近性原则,在“与我相关”上做足文章,让新时代强军故事更具吸引力。

(一)与受众“套近乎”。即讲清楚一项科学研究与创新成果同受众有什么关系,对生产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变革性影响,使其与受众搭上“电线”、攀上“亲戚”。如“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诞生了,每秒运算速度达到千万亿次、亿亿次。那么,速度快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能用它做什么?如果告诉他们速度快可以使天气预报更准、药物筛选周期更短,超级计算机可以“算天、算地、算人、算物”,就把“高、大、上”的军事科技成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让受众了解到超级计算机离自己并不遥远,不仅倍感亲切,而且近距离感受到军事科技的力量,从而更加崇尚科学、敬重军事科技工作者。

(二)帮受众“解疑惑”。普通民众对科学原理、科技奥秘并不十分了解。军事科技新闻的人文化表达就是要给受众解开扣子、拉直问号。如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对中国相关企业实施芯片禁售,许多人就弄不明白,一颗小小芯片怎么就卡住了一家企业的脖子,国内怎么就研发不出来?我们在《芯片研发究竟有多难?》一稿中,将芯片的原理、作用,设计、制造的难度,技术进步的速度,以及国内研究取得的进展一一道来,让受众理解了芯片研发难在哪里,从而既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又从我国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中增强了信心。

(三)跟受众“追热点”。军事科技热点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又往往是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的困惑所在,军事科技新闻就在“追热点”中为受众带来科学的精神食粮。比如,2019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播,票房记录不断刷新,民众对电影中涉及的许多科学问题议论纷纷,特别是那1万2千台高达11000米的地球发动机,是怎样通过“烧石头”的方式喷射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进而推动地球寻找新的家园?尽管这是一部科幻片,但“科幻”不是“玄幻”,更不是“梦幻”,同样蕴含着科学。通过采访专家,我们写出了《等流子体:物质存在的第4种形态》这一科普文章,在《解放军报》刊登后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力求通俗性,让新时代强军故事流传得更广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